總算是看完醫龍2了,雖然說是漫畫改變過來的日劇,不過總覺得向是在幫心臟外科打廣告一樣,可能很多病患看了醫龍一以後,會去要求醫生幫他做Batista手術吧^ ^
不過在醫龍二裡面,又提到另外兩個艱難的手術,一個是DOR另外一個是HLHS,簡單整理一下資料給大家看:
Batista
左心室容積縮小形成術,這是擴張性心肌症的手術名稱。將肥大的心臟部位切小重新製作之單純的想法所產生的大膽手術。手術名稱是由該手術的發明人R.Batista博士所命名的。患者需先接受正中胸骨切開術(傷口約三十餘公分長),在體外循環狀態下,將擴大的心室(左心室或右心室)切除掉部分的心室壁,下刀時要避開重要冠狀動脈及乳突肌,然後將心室開口縫合。心臟縮小後,因收縮力加強,可搏出更多的血液,降低左心室最終舒張壓,並增加冠狀動脈血液,減少心室壁張力,進而增進所存留的心肌功能,甚至達到幾近正常狀態。患者術後約住院二至四週即可出院。
 
DOR(left ventricular reconstructive surgery)手術:
左心室內環縮成形術
 

新生兒HLHS(Hypoplastic left heart syndrome)手術:

HLHS指左心發育不良綜合症,新生兒的先天性心臟病。


 http://en.wikipedia.org/wiki/HLHS
 
 

人口老化和醫學的進步,使心臟衰竭病人增加。近年來內科療法對心臟衰竭有許多進展,但是有其極限。心臟移植或左心室輔助器是目前最佳的心臟衰竭外科療法。但是心臟捐贈來源有限或費用巨大,適應症限制亦多。心臟衰竭非心臟移植之外科療法或保留心臟的心臟衰竭外科療法,漸漸形成新的重要治療方法。 心臟外科治療心臟衰竭起始於1958Cooley左心室瘤切除手術和其改良。1985年巴西Jatene發現切除心室瘤維持心臟手術橢圓形狀重要性。1989Dor Operation就是其衍生。1987White研究左心室收縮期之容積比ejection fractionEF)更與病人存活有關,心臟衰竭預後與心臟尺寸密切相關。1995年巴西Batista 開創了所謂左心室部分切除手術,把這種概念應用在治療心臟衰竭,這種手術的研究重新引起心臟外科醫師對左心室結構,心室尺寸形狀和心尖位置的移動、心肌螺旋型維持的研究,於是後來導引出Bolling的二尖瓣環縮小成形術、Acorn Jacket(心肌夾克)或myosplint(心肌支架夾)手術和septal anterior ventricular exclusionSAVE)手術。 由於ACEIARB、乙型阻斷劑的進步,手術後應用已被接受,可以延展手術的效果。再生醫學如骨髓幹細胞的心肌和冠動脈內注射,則提供新的方向。 (臨床醫學 2003; 52: 445-56


不過提供一個資訊給大家知道,全球第一例成功的Batista手術,是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哦!當然是台灣的醫生,不是朝田龍太郎^_^,這也是台灣之光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