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仿單(說明書)上寫的? 

沒錯,一句仿單的指示操作是最正確的,但是你想知道理由嗎?

可以推理一下,通常什麼東西會需要先搖一搖?

你大概直覺會想到:會沈澱的東西

是的,對於非真溶液的流體來說,溶質會隨著時間有所沈澱。

如果真溶液或是膠體溶液這兩個名詞你已經忘記了,不如等一下看完影片之後,拉到最下面,我給你補習一下

但是對於鼻噴劑這樣的懸液劑,有一個更嚴重的狀況,加上現在又是冬天,他會因為分子內聚力,而形成一塊一塊的團狀。

此時,如果你沒有先經過搖一搖的動作,可能會導致噴出的困難或是卡管,或是噴出的劑量不均勻。

看影片吧:

以後要記得搖一搖哦。

附帶一提,並不是所有的鼻噴劑都會有這樣的狀況,例如比較偏真溶液的鼻血管收縮劑或是抗組織胺等藥劑,就不會有凝聚的狀況。

可是也不是所有的類固醇鼻噴劑都會凝聚的這樣明顯,像是flixonase就不會了。

但是原則上,都會建議使用前先搖一搖。

好了,現在來介紹真溶液:

先了解溶液的種類:

溶液是由二種或二種以上純物質混合而成的均勻混合物。若溶液是由固體或氣體溶在液體時,固體或氣體稱為溶質,液體稱為溶劑。若由液體互溶而成時,則量多者為溶劑,量少者為溶質。

液體溶液按溶劑的種類可分為水溶液(aqueous  solution)及非水溶液(non-aqueous solution),常以溶劑的名稱來分類,例如酒精溶液、甲苯溶液等。若以溶液的導電性來分,可分為電解質溶液,如食鹽水,及非電解質溶液,如蔗糖水溶液。若依溶質顆粒的大小,則可區分為如下表所列的真溶液膠體溶液。至於顆粒大於1000 nm的懸浮液,因成分不具有均勻性,故不屬於溶液。

膠體溶液 

膠體溶液的特性

膠體溶液的溶質顆粒較大,大多是由高分子聚合物所形成,例如蛋白、澱粉液等,或是由粒子相互結合、離子吸附溶劑分子所構成的原子集團,例如氧化鐵()、硫化砷(As2S3)等。

由於溶質的顆粒太大,與其說溶質『溶於』溶劑中,不如說其「分散於」溶劑中來得恰當。因此膠體溶液的溶劑常稱為分散媒,存在其內的粒子稱為分散質,所構成的溶液稱為分散系。另外,分散質的顆粒較大,則會造成和真溶液不同的三種特性:廷得耳效應(Tyndall effect)布朗運動(Brownian movement)及分散質的表面經常帶電,分別討論如下:

光線通過膠體溶液時,因為分散質的粒子較大,會使光線散射,顯現出一條光亮的通路,如下圖所示,此現象稱為廷得耳效應。由於真溶液的溶質顆粒小,所以沒有這種現象。

廷得耳 

另外,當光線通過膠體溶液時,若以顯微鏡在垂直於光線的方向觀察,可以看見分散質的粒子形成無數光點,並且不停地作無固定方向的快速運動,如圖所示,稱為布朗運動。布朗運動的成因為同一時間內,分散質的粒子受到許多溶劑粒子的碰撞,因各方向的力量不平衡而造成。如下圖所示,當分散質粒子在A的位置時,受到許多溶劑分子的碰撞,但因在下邊碰撞的溶劑分子數較多,使得該粒子移動到B的位置。在B位置時又受到不平衡的碰撞,而移動到C的位置。

布朗1 

布朗2 

分散質的表面經常帶電荷,主要是由於粒子吸附存在於溶液中的離子或極性分子所致,例如金屬的氫氧化物或氧化物常帶正電荷,如氧化鐵(),而硫化物常帶負電荷,如硫化砷(As2S3)。由於分散質表面帶相同的電荷,彼此間相互排斥,如圖所示,粒子因而不會凝聚而沉澱。但若於膠體溶液中,加入少許電解質或插入正負電極,則粒子所帶的電荷,立即被電性相反的離子或電極的電荷所中和而凝聚析出,例如於豆漿中加石膏,其中的蛋白質即被凝聚成豆花;牛乳中若加入醋酸,可使乳酪凝聚。豆漿中若添加非電解質的糖即成為甜豆漿,由於糖無法中和分散質粒子的電荷而使蛋白質沉澱,因此溶液仍為膠體溶液,但若添加電解質,如食醋,便可將分散質疑聚析出,成為如圖所示蛋花狀的鹹豆漿。

凝聚1 

凝聚2 

 

圖片來自:

南一書局選修化學(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