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6134_481433  

洗手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不過因為最近腸病毒肆虐,所以還是來講一下比較謹慎的洗手方式:

比較常見的,是濕式洗手法,酒是用水加上清潔劑,

wet

另外也可以用乾洗手

dry

以醫院來說,洗手的時機為:

1. 接觸病人前: 原則 - 接觸完整皮膚表面前、執行非侵入性措施前

  1. 協助病人進行個人照護前,例如:病人翻身移動、洗澡、進食、穿衣服、量耳溫
  2. 執行非侵入性治療前,例如:給予氧氣面罩、按摩、裝置胎兒監視器、超音波檢查。
  3. 執行生理非侵入性檢查前,例如:測量脈博、血壓、心電圖、胸腔聽診。

2. 執行乾淨/無菌操作技術前:原則 - 接觸黏膜、非完整皮膚表面、執行侵入性措施

  1. 協助病人點眼藥水、刷牙、執行陰道或直腸檢查、檢查口鼻耳、幫病人塞栓劑。
  2. 執行傷口換藥、皮膚病灶塗抹藥膏、經皮膚注射/穿刺。
  3. 置放侵入性醫療管路,例如:氧氣鼻管、鼻胃管、尿管、氣管插管、引流管、血管內導管。
  4. 打開任何侵入性醫療管路,例如:鼻胃管餵食、注射給藥、引流、抽吸、尿袋的排空。
  5. 準備食物、藥物、醫療相關用品。

3. 暴觸病人體液風險後: 原則 - 具有任何接觸病人血液體液風險後

  1. 接觸病人黏膜或不完整的皮膚。
  2. 經皮膚注射/穿刺後,執行侵入性醫療措施後,例如:血管內管路、導管、引流管,打開侵入性管路後。
  3. 移除侵入性醫療管路後。
  4. 移除敷料、紗布、尿布或衛生棉等物。
  5. 處理任何沾有病人血液、體液的物品表面,例如:床單、假牙、儀器、尿便盆、廁所。

 4. 接觸病人後: 原則 - 接觸完整皮膚表面後、執行非侵入性措施後

  1. 協助病人進行個人照護後,例如:病人移動、洗澡、進食、穿衣服、量耳溫。
  2. 給予分娩照護或非侵入性治療後,例如:給予氧氣面罩、按摩、裝置胎兒監視器
  3. 執行生理非侵入性檢查後,例如:測量脈博、血壓、心電圖、胸腔聽診。

5. 接觸病人周遭環境後: 原則 - 接觸病人周遭環境物品,但沒有接觸病人

  1. 暴觸於病人接觸後之環境,例如:更換床單(病人不在時)、清潔病床旁桌子、接觸病床遙桿、床欄。
  2. 醫療照護相關事務,例如:調整灌注速度、碰觸監控警報器按鈕、接觸病房內任何病人接觸過之物品。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洗手
    全站熱搜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