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umatoid  

類風濕性關節炎(RA)遺傳易感因素與環境誘發因子之間的連結可能在於消化道菌叢。
  
  梅約診所免疫科醫師Veena Taneja博士領導的研究刊載於2012年4月的PloS ONE,首次提出HLA基因與腸道環境對於關節炎易感性的相互影響;研究者認為,腸道的微生物可以作為RA研究的生物標記。
  
  梅約診所和伊利諾大學Urbana校區的研究者,參與「Mayo Illinois Alliance for Technology Based Healthcare」合作進行此次研究。
  
  Taneja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率先指出,患有與腸道無關之疾病時,腸道可以改變免疫系統。沒有單一的生物標記可以確認發生關節炎高風險者。我們的研究解釋了宿主基因如何確認我們所帶有的菌叢,以及他們是否可作為生物標記。再者,它促使我們暸解,RA患者的免疫系統失調,可能與離實際病灶處有段距離的(腸胃道)有關。
  
  研究者使用了帶有HLA-DR突變的擬人化HLA轉殖基因老鼠,讓牠們患有關節炎(*0401老鼠)或者對關節炎有抗性(*0402老鼠),以確認基因因素和腸道菌叢是否可預測後續發生關節炎。
  
  分析顯示,*0401組老鼠的腸道菌叢主要是Clostridium類細菌,*0402組老鼠主要是Porphyromonadaceae 和Bifidobacteria屬。根據研究者表示,後者這兩屬細菌與抗發炎反應有關,位於腸黏膜和周邊免疫系統,作用是透過抑制T-細胞增生以及產生促發炎細胞激素,以及抑制細胞核因子kappa B(NF-κB)活化。
  
  此外,*0402組老鼠有動態的性別和年紀影響的腸道菌叢,*0401組老鼠的腸道菌叢並未顯示年紀和性別差異,即使牠們並未出現腸道穿透性改變。細胞激素轉錄分析也顯示,這兩組老鼠有不同的TH17調節基因轉錄。
  
  Taneja博士表示,關鍵發現是,和腸道菌叢有關的HLA基因可能改變了免疫環境且造成關節炎易感性。*0401組基因易感性老鼠的腸道之clostridium類細菌濃度較高。這表示細菌菌種和宿主的基因環境有關,在這狀況下可能改變了免疫環境與誘發自體免疫反應。我認為宿主基因對於確認腸道菌叢有很大的影響。腸道菌叢隨著食物和其他環境而改變,可能會改變免疫反應。根據我們的研究,我們可以推測,與腸道菌叢有關的HLA基因對於確認關節炎易感性有所影響。
  
  研究者推測,Clostridia類細菌可能會干擾非致病性腸道共生菌的一般菌種,再加上腸道通透性增加,使梭狀芽胞桿菌等細菌引起的疾病增加,產生了全身性免疫反應而導致基因易感者發生關節炎;研究者也指出,RA病患的滑膜液中曾發現某些口腔和腸道共生菌抗原。
  
  Taneja博士表示,很多人懷疑過腸道微生物對疾病易感性的作用,我們提出,在具有基因傾向者的細菌濃度與疾病發生之間的關聯,這至少顯示出,細菌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指標,相當有可能的是,用細菌來延遲或制止疾病發生與惡化。
  
  Taneja博士指出,我們腸道中的細菌可作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易感性的微創生物標記,以及潛在的治療標靶。我們現在探討操控細菌濃度是否可以延緩疾病惡化或停止疾病發生。這篇研究顯示出可以促成個人化醫療的一種可能方法。雖然人類的免疫系統更為複雜,這篇研究為調節疾病之觀念的可能性又邁進一步。
  
  魁北克蒙特婁McGill大學健康中心、McGill宿主阻抗性研究中心醫學副教授Marianna M. Newkirk博士曾研究細菌菌落模式和RA病患之風濕性因子的關聯。
  
  Newkirk博士表示,發表的資料有一些問題,因此降低了它們對我的說服力;報告中有關細菌數量/類型的這部份,提到雄鼠和雌鼠的差異,不過,r值小於0.5 的意義要根據p值。p值意味著各個數據有多靠近(顯著程度),而不是r值。我通常只有在r值大於等於0.5時假設它有意義,當然,它接近1.0時會令我更相信資料。他們的數據顯然不是常態分佈,所以我們確實需要非參數分析。
  
  細胞激素資料更為確實且顯然更引人注目。r值大於0.5 (甚至達0.8,列於附錄)。不過,這個不算新資訊,因為我們已經知道,針對細胞激素是控制和處置RA的一個好的治療方式。
  
  Newkirk博士結論表示,因為我並未全部相信腸道菌叢資料,我不急著改變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的飲食,因此,就我的觀點,這個可能的發炎修改因子尚未定論。
  
  資料來源:http://www.24drs.com/professional/list/content.asp?x_idno=6872&x_classno=0&x_chkdelpoint=Y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WebMD 類風濕性關節炎 RA
    全站熱搜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