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看病的人,可能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醫師開藥、檢查與手術的機會與年資成反比。年輕的醫師有求必應,資深醫師則謹慎得多,有時還惹病人抱怨。

 

以腰椎的椎間盤突出為例,有些病人很怕開刀,問了好幾個醫師,年輕的說:「一定要開」,資深醫師則說:「不需要開」,病人一頭霧水,不知如何是好。

 

推翻傳統!實證醫學正紅

 

病人可能覺得資深醫師太保守,不了解新科技。事實上,資深醫師行醫久了,跌破眼鏡的事看太多,小心謹慎反而避免了許多併發症。

 

近年來,「實證醫學」成為主流,有些行之有年的治療,經過嚴謹的「隨機式分組研究」以後,發現不但沒有好處,反而可能有害。

 

最好的例子就是2003年在「美國醫學會刊」所發表的「婦女健康啟動」研究,發現停經後婦女補充女性荷爾蒙,不但不能保護心臟,反而增加了心臟病的風險。

 

這個研究,並非否定補充荷爾蒙對「停經症候群」婦女的好處,而是認為荷爾蒙不是保健維他命,不需要每個停經婦女都吃,否則弊多於利。

 

新比舊好?誰說藥如此

 

即使是維他命,吃多了也不好。今年二月,一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回顧研究,發現每天服用維他命A、E或貝他胡蘿蔔素等藥丸來「延年益壽」的人,死亡率不但沒有降低,反而略微增加。

 

有些暢銷的新藥,效果不一定比老藥更好。此外,老藥使用了很久,副作用都一清二楚,反而容易控制風險。

 

2002年,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的「預防心臟病發作之降血壓及降血脂實驗」,證實了高血壓用藥「新不如舊」,震撼了醫界。

 科技醫療…成效真的神?

 

這個研究是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贊助,有四萬多位受試者,是治療高血壓的超大型研究,結果發現「利尿劑」這個降血壓老藥,預防心臟病及中風的效果比許多新藥還好。

 

有些治療方法行之有年,已成醫學主流,幾乎沒人懷疑其價值,但經研究後,效果並不比傳統方法更好,真讓人驚訝!

 

以近年來最熱門的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血管支架等介入性療法為例,對冠狀動脈疾病,介入性療法的效果立竿見影,是標準的「高科技醫療」。

 

但最近發表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比較冠狀動脈介入性療法與藥物治療,發現兩者對一般心臟病患的效果沒有明顯差異,引起了廣泛注意。

 

適合自己 省錢不傷身

 

這個研究的意涵並非「血管介入性療法不好」,而是說「藥物治療也不錯」,許多病人可以優先考慮。如能用便宜的價格、較少的痛苦,達到相同的治療效果,豈不皆大歡喜。

 

面對日新月異的療法,患者要如何選擇?就醫療而言,「最新」不一定「最好」,最好多與主治醫師討論,採用最適當的方法,不但省錢,也不傷身。

台大醫院復健部兼任主治醫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