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服用精神藥物的民眾愈來愈多,一般精神藥物可分為抗憂鬱劑、情感穩定劑、抗焦慮劑及鎮靜安眠藥物和抗精神病藥物等四大類,在1997至2004年間,使用盛行率成長一倍以上;精神科醫師呼籲民眾服用時可多了解相關藥物資訊,以確保對症下藥。

行政院衛生署嘉南療養院醫師簡以嘉以台灣全民健保的資料分析,刊登在今年四月份國際學術期刊「Psychiatric Services」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從1997年至2004年間,台灣精神藥物的使用盛行率從百分之七點一增加至百分之十二,七年間增加七成。

他說,其中抗憂鬱劑使用盛行率從百分之二點二增加至百分之四點四;情感穩定劑使用盛行率從百分之零點六增加至百分之一點三,抗焦慮劑及鎮靜安眠藥物使用盛行率從百分之三增加至百分之七點三;抗精神病藥物使用盛行率則從百分之三點四增加至百分之三點七。

除了抗精神病藥物外,抗憂鬱劑、情感穩定劑和抗焦慮劑及鎮靜安眠藥物的使用盛行率皆成長一倍以上。

簡以嘉指出,這樣的情況並不代表台灣罹患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或失眠的人數在這幾年間多了一倍,而是全民健保開辦以來,大家對精神疾病有較多的認識,較多精神疾病患者懂得就醫。

但他強調,不能忽視有相當比例的精神藥物被使用於非核可的適應症,及所謂藥品的標示外使用。未來醫界應更進一步注意國人在精神藥物使用的劑量、時間長短及其適應症。

簡以嘉說,精神藥物種類繁多,醫師在開立精神藥物時,應向民眾妥為說明;一般民眾在接受精神藥物治療時,亦可向醫師或藥師多詢問相關資訊。精神疾病患者不僅要適時接受治療,也要對自己服用的精神藥物也要多所認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