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偶爾會看到有人吃河魨中毒的相關報導,其原因可能是食用自家捕獲的河魨魚,或誤食有毒河魨製成的香魚片。並非所有的河魨都有毒,但由於漁民、魚販及加工業者對河魨辨識能力不足,一般民眾更不知河魨是否有毒而誤食導致中毒。事實上,除了河魨之外,有些魚介類,包括螺類、扁蟹類及海星等也含有河魨毒。
河魨毒屬神經性毒素,所引起的臨床症狀,包括是唇和舌端產生痲痺,其次為手指痲痺,同時往往伴隨著噁心、嘔吐、暈眩、麻木、四肢無力、呼吸困難等現象,較嚴重時會有手腳痲痺、流口水、肌肉抽動、冒冷汗、胸腹疼痛、不能言語及痙攣等症狀。當人們食用含有河魨毒的魚介類之後,河魨毒可在5至10分鐘內經由腸胃道快速吸收,一般在5至45分鐘後即會產生症狀,但也有遲至3小時後才出現症狀。河魨毒產生麻痺作用的強度,比神經作用藥古柯鹼強約10萬倍。除了對神經系統的麻痺作用外,還會藉由抑制呼吸中樞及呼吸肌而引起呼吸衰竭。深度中毒時,會直接造成骨骼肌、平滑肌,甚至心肌麻痺,而於6至24小時內死亡,一旦發生河魨毒中毒時,必須立刻送醫急救。
由於河魨毒會造成呼吸困難,所以對於中毒患者,首先需要維持其呼吸道通暢。此外,因此類病人的咳嗽保護機轉往往已遭抑制,故不建議催吐,否則易發生吸入性肺炎等併發症。

為了預防誤食河魨毒中毒,最好避免攝食河魨及其製品和其他可能含有河魨毒素的魚介類產品。如果忍不住嘴饞一定要吃河魨的話,也要選擇具有專門技術的廚師調理,一般民眾切勿自行料理河魨。民眾平時也不要食用來源不明或非平常食用的水產品,以免因誤食而中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