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定義
*定義:
後縱走韌帶在常態下是薄弱的,而且其上的附著物是鬆弛的,當椎間盤的壁變薄,使得部分膠樣之髓核向外突出,穿過此韌帶進入脊椎管,壓迫至神經根。此一病變就叫椎間盤突出。
 
*導因:髓核之脫出可能是突然發生的。
a.創傷約佔50%,如提重物、滑倒、摔倒時屁股背部著地。
b.椎板退化。
c.退化性疾病,骨關節炎、關節強直性脊椎炎。
d.先天性異常,脊椎側彎。
 
種類(依部位分):施加在退化椎間盤上的不正常壓力可能超過椎間盤纖維環的強度,而導致纖維環破裂。整塊髓核物質或其碎片突入脊椎管,造成腰椎或薦椎神經根在離開脊椎管時受到張力或壓迫,這個是椎間盤突出之基本病理病灶。
 
頸椎間盤突出
雖然頸椎間盤突出時常會壓迫神經根,不過頸椎管道之空間足以容納突出的椎間盤,不至於產生明顯地脊椎傷害,因此很少發生四肢麻痺。但是正中突出程度較大時可能會造成輕微的脊髓傷害-上運動神經元病變。通常較早發現下肢位置感及震動感減弱。嚴重的病理會出現肌肉無力及深層肌腱反射增加,此外還有早期膀胱方面症狀。
 
胸椎椎間盤突出
胸椎具有附著在肋骨及胸骨板的優點,它們可以固定脊椎使其更加穩定。由於運動較少所以椎間盤突出及骨折的機會較少,神經學方面問題也隨之減少。因此胸椎椎間盤突出的機會與頸椎和腰椎椎間盤突出相較顯得非常稀少。胸椎椎間盤突出通常會壓迫脊髓,腰椎和頸椎椎間盤突出則通常壓迫神經根。因為胸椎管道的硬膜外空間極小,所以雖然椎間盤突出的程度不大也會在神經學方面產生重大的影響。胸椎椎間盤突出的臨床診斷叫頸椎或腰椎椎間盤突出更加困難。雖由肌力、反射感覺及膀胱和大腸功能有助於決定受犯的階層,脊髓X光像才是確定診斷的根本方法。注意,胸椎椎間盤有時會引起下身麻痺。
       
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就像頸椎間盤一樣,通常向後突出而非向前並且是向側邊突出而非向正中突出,兩種椎間盤突出的解剖學因素均相同,椎間盤在每一階層均只壓迫兩條神經根之一。病人通常抱怨疼痛纏至一腳,同時輻射至兩腳的情形極少見。第4~第5腰椎及第5腰椎~第1薦椎關節是腰椎中活動性最大的關節。活動性越大其損壞的機會越增加,第4~第5腰椎第5腰椎~第1薦椎發生椎間盤突出的機會較整個脊椎中任何其他腰椎椎間盤空隙之發生機會大。
 
◎疾病症狀
          1.下背疼痛
          2.因噴嚏、咳嗽彎腰加劇
          3.躺下舒服、疼痛輻射至腿足
          4.向健側傾斜
          5.小腿、大腿後側有抽搐痛
          6.患肢皮膚上發麻、感覺異常下肢遲鈍
          7.深部肌腱反射減弱
          8.坐骨神經痛
          9.站立時骨盆傾斜
         10.坐骨神經上深部觸診會感壓痛
         11.受影響神經根皮節之客觀性感覺喪失
        晚期
          1.背後看起來扁平
          2.腿部肌肉無力萎縮
          3.反射消失
 
◎疾病診斷
測試坐骨神經的證實性測驗
椎間盤脫出的病人,當他將髕關節和膝關節屈曲呈九十度後,叫他再將膝關節伸直時,會呈現阻力或疼痛的現象,踝反射
或膝反射消失,是脊椎神經受壓迫的徵象之一。
 
X光片
在發現退化性變化或以前破裂過的椎間盤上,是很有價值的。
 
脊椎攝影
將放射線不透性物質注入硬腦膜腔,顯影劑經過腰椎管道的路徑,以螢光屏檢查儀器跟蹤,當有破裂椎間盤碎片,顯影劑的填充有漏洞時,可以肉眼看見,並且拍下相片作為更進一步的研究。
 
核磁共振攝影(MRI)
可顯示出狹窄的部位(脊髓腔的狹窄)、椎間盤物質的突出進入脊髓腔、或受侵害之脊髓神經根。
 
電腦斷層掃描(CT)
可証明脊椎狹窄症,或其他伴有退化性椎間盤疾病的變化。
 
◎治療方式
相相當高比例的椎間盤突出症狀病人,會在完整的非手術治療計畫下復原,其包括絕對臥床休息,接著做增強性運動和保持適當之背部姿勢。
這種計畫需要最少十天的絕對臥床休息,並且加上局部熱療和適當之止痛藥。臥床休息減少髓鞘內壓力,如此通常可使突出之椎間盤自刺激神經根的位置上離開。纖維環裂縫可能形成疤組織,因此可以防止椎間盤繼續突出。
    如果觀察到神經根刺激之症狀和徵候逐漸消失,就可以開始評估此計畫之成功度。如果觀察到神經根所受壓力減輕而症狀消失,就可開始背部增加運動。
 
保守治療
目的,是藉著減少患部承受正常負重的活動所形成的壓力,來緩解疼痛。療法包括長期臥床休息,經常使用骨盆帶牽引,以深熱敷和特殊運動做物理治療,並且間歇的做骨盆牽引。急性肌肉痙攣的病人,可採用冰敷按摩,可能需要給予鎮靜劑以緩解疼痛,通常是給予肌肉鬆弛劑。
 
物理治療
除了使用藥物外還可以配合深部超音波熱療法與局部熱敷來緩解疼痛、鬆弛肌肉。教導個案適當的運動訓練背部肌肉,如仰臥起坐將骨盆抬高及膝胸運動等。
   
手術治療
當個案對保守療法不發生反應時,或是神經功能障礙日趨嚴重造成運動或感覺麻痺、括約肌控制能力喪失垂足疼痛嚴重,影響到個案之日常生活以及工作時,則必須採用手術治療來緩解病況。
 
◎預防方式
消極方面
1.拿重物時最好分次拿,需要將重物放置到較高位置時,最好利用梯子或腳凳,避免上舉。
2.處理較低位置事務時,儘量降低身體,避免彎腰。
3.年長者應避免跌倒,尤其是一跤坐在地上。
4.相同的姿勢或動作,不要維持長時間,隔一段時間應起身走動。
5.不要長期暴露在流動的冷空氣中,像是讓冷氣或電風扇直接吹到身上。
6.不應長期停留在濕冷的環境中,應注意保溫。
   
 
積極方面
應保持並加強肌肉的彈性與強健,運動是最有效的方法。
 
◎飲食治療及注意事項
    1.鼓勵攝取大量飲水並攝入高纖食物以助排便,維持理想體重。
    2.多吃高蛋白食物。
    3.多攝取含鈣食物。
 
◎併發症及如何預防:
任何節段的脊椎椎間盤手術後,常見的潛在性合併症包括感染和發炎,損傷神經根硬膜囊、脊髓或其他周邊的構造,脊椎機械性不穩定,椎間盤被不適當的切除,脊髓受壓迫及出血。
 
◎活動(運動)注意事項
1.臥床時先將身體翻轉至床鋪的一側,保持脊椎之直線排列,起身時避免扭轉身體。
2.部分斜倚之姿勢或坐在輪椅上時,不要睡覺;不可睡過軟的床。
3.久坐及坐過軟或過深的沙發,最好做有直立椅背及扶手的椅子。
 4.當需要長時間站立時,要彎曲一腳以減少下背部承受之壓力。
 5.維持接近理想體重之重量,應穿著低跟的鞋子。
 6.攝取富含纖維及水分的食物,以利排便及避免用力排便之動作。
 7.撿拾物品時避免彎腰,應蹲下拾取。留心絕對不要同時執行旋轉及扛抬的動作。
 
◎其他護理注意事項
1.衛生-拆線後便可沐浴,但最好採淋浴。
2.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不可過疲累,應按時躺下休息。
 3.飲食-鼓勵大量飲水並攝入高纖食物以助排便,維持理想體重。
 4.活動-椎板切除術之個案在術後2-7天即可下床活動,頸椎手術者則應戴上頸圈,脊椎融合術之個案,則需臥床較久,依醫師指示下床活動。
 
因為瀏覽人次滿多的,所以補兩張圖給各位參考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