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一項調查顯示,看到路倒病患,執業醫師僅四成願意出手相救,挺身而出的醫學生也只有六成!台大小兒部教授李秉穎表示,國內醫療環境已因醫病關係緊張到近乎扭曲的程度,而一旦醫師紛紛力求自保,到頭來受害最深的還是民眾。

 

 李秉穎昨天在兒童保健協會舉辦的學術研討會中,首度發表他於四年前進行的調查研究,對象包括以北區醫學院為主的住院醫師、醫學生、學生家長,以及分布全國的執業醫師,受訪人數總計約一三○○人。

 他說,該調查顯示,醫學生心目中的理想執業科別前幾名依序為內科、家醫科、兒科、外科及神經科,理由是這些科別較有機會救人性命;至於家長的看法則「實際」得多,其希望子女執業的科別優先順序是皮膚科、內科、眼科、兒科及家醫科。

 李秉穎以自己為例,當初他選擇兒科也是充滿了理想性,因此,明知兒童疾病種類、併發症都比成人多出許多,專業難度及壓力也大,仍勇於執著所愛。

 然而,近年國內醫療環境愈形惡劣,醫病兩方動輒興訟以對,在在都讓醫師熱血降溫。

 李秉穎說,上述情況嚴重的程度,從問卷中提及「若看到有人在路旁昏倒,你會怎麼做?」回答會通知一一九然後為患者CPR的醫學生竟然只六成,「社會化」的執業醫師願意這麼做的比率更只有四成。

 在被問到「若有一種外科急症不開刀的死亡率為九成,開刀死亡率為四成,而你是外科醫師,你會怎麼做?」結果多數受訪執業醫師及醫學生的答案都是「與家屬討論決定」,願基於專業積極勸說家屬接受開刀者僅二成左右。

 李秉穎強調,或許民眾會感嘆「醫師愈來愈沒醫德」,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近年常有住院醫師跟他抱怨,小朋友的血管較細,有時他們只因打針打了幾次沒成功,就會遭家屬「辱罵」,醫病關係怎麼會好得起來?

其實小藥師也在路面急救過病患,幸好遇到的都是好人,沒有反被咬一口,但是現在社會確實存在一種不安定感,在加護病房中更是明顯,就與不就都是種為難,尤其在現在大家都過渡訴求於司法的現況,很多時候,醫療人員都會選擇放手。
舉例來說,我就聽過砂石車司機朋友,說,如果不小心撞倒人,一定要讓他死,因為死了,只要陪幾百萬,坐幾年牢,但是半身不隨,卻要幾千萬,還是要坐牢,對方沒死,自己卻想自殺。
去上醫療糾紛課程時,也有聽過一個案例是,醫死人,賠450萬,但是醫傷人,卻要賠3300萬,只能說,醫療人員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生活要顧,遇到這種事情,還能如何選擇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