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狗狗蜘蛛人偶然間拍到的畫面
其實這就是牽引術
牽引病患須知
一、牽引的目的
- 維持適當的身體排列。
- 骨折復位。
- 預防肌肉萎縮ˋ痙攣ˋ關節攣縮ˋ減輕疼痛。。
- 糾正和預防畸型。
- 拉開粘連。
- 疾病或疼痛關節的固定或牽引。
二、牽引的種類
1.皮膚牽引:將拉力施加於皮膚和軟組織上,而達到牽引的作用。
2.骨骼牽引:將骨釘穿入骨頭,直接經由骨頭達到牽引的目的。
三、牽引的注意事項
1.牽引時採仰臥姿勢,身體自然伸直。
2.維持反牽引作用ˋ抬高床尾ˋ腳底不可抵觸床尾,要保持懸空狀態以免減少牽引力量。3.牽引繩確實在滑輪溝上,砂袋自然懸吊於床尾,不可碰到病床地面及懸掛衣物,以免影響牽引力量。
4.注意繩索安全性。
5.骨骼牽引時,馬蹄鐵保持懸空狀態。
6.未經醫謢人員許可,勿自行取下或增減砂袋必須持續不斷牽引,突然取下砂袋會造成肌肉猛裂的收縮或骨折碎片移位刺傷組織。
7.骨骼牽引:要注意骨釘周圍皮膚有無紅腫ˋ熱痛及分泌物等發炎徵兆,需要時,用75%酒精棉枝消毒骨釘及周圍皮膚(至少每天一次)。
8.皮膚牽引:每天須將牽引鬆開二次,以便清潔及觀察皮膚,牽引期間如發現足背或腳趾腫脹、發紺、冰冷顯示繃帶綁得太緊,應立即請醫護人員或自行鬆開繃帶,當繃帶滑脫或位置改變時,亦應請醫護人員重新包紮。
9.常做深呼吸、咳嗽動作,以促進肺部擴張。
10.每2小時翻身一次,改變姿勢可預防骨骼突出部位,皮膚受損。
11.攝取高纖維食物及足夠水份,每天喝水3000cc(約八大杯)左右,可促進排便,預防便秘(特殊限制水份撮取之疾病除外) 。
12.可自行盥洗,飲食及增加活動量以增進自我照顧能力並建立信心。
四、牽引中的復健運動
運動可避免全身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愈早進行愈好,唯運動時速度宜緩慢逐步進行。
(一)、背臀部肌肉運動
雙手撐床,健肢彎膝施力抵床,以足部抵住床舖做支撐,抬高背部收縮臀部持續5秒鐘後再回復原位。
(二)、下肢關節肌肉運動
1.股四頭肌運動:膝關節下壓,持續收縮5秒後放鬆。
2.足踝關節、肌肉運動:足背上翹、持續收縮5秒鐘後,足背下壓,亦持續收縮5秒鐘。
(三)、健肢主動運動
凡健康的肢體關節,皆可做主動運動如:抬手、抬腿、彎肘、彎膝或活動手指,腳趾等。
備註:病人應依病況增加或減少運動量,通常每個動作每次各做10下,一天做3~4次,運動當中如發疼痛劇增請告知醫謢人員。
合併症
- 腓神經麻庳。
- 區域性症狀。(疼痛、蒼白、無脈搏、感覺異常、麻庳)
- 水腫。
- 便秘。
- 腎結石。
- 壓迫性皮膚壞死、反膚過敏。
- 鋼釘路徑感染。(骨骼牽引)
- 腦神經受損。(頭部骨骼牽引者)
- 肺栓塞。
- 墜積性肺炎。
如何預防
- 每二小時翻身一次,並做背部及受壓部皮膚按摩。
- 深呼吸、腹部運動、肌肉等長、等張運動、避免肌肉攣縮。
- 預防垂足。
- 多攝取足夠的液體及高纖維食物,以預防便秘和結石的產生。
- 抬高患肢。
鋼釘若移位,請立即告知醫護人員,勿自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