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156197  

一篇法國研究指出,稍微打個盹可以消除夜間睡眠受限對於壓力和免疫標記的影響,這個研究結果對於夜班與輪班工作者或其他長期有睡眠困擾者而言,有其潛在助益。
  
  法國巴黎大學Descartes-Sorbonne Paris Cite的Brice Faraut博士等人發現,晚上只睡2小時之後,打盹2次、每次30分鐘可以使細胞激素和兒茶酚胺的數值恢復到正常值。
  
  研究者寫道,以打盹作為睡眠限制的對策,除了有助於警覺性,還可以改善神經內分泌壓力與免疫恢復,對於心血管健康有潛在的長期預防效果。 
  
  這篇研究線上發表於2月10日臨床內分泌與新陳代謝期刊。
  
  Faraut博士解釋為什麼進行這項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他指出,越來越多人有長期失眠壓力,因為身處都會區經濟較大的工作壓力,例如:工作日超時工作[超出原本的朝8晚5]、輪班工作、無所不在的各種媒體。 
  
  舉例來說,2009年國家睡眠基金會調查報告指出,在過去10年間,工作日每晚睡不到6小時的人的百分比,從1998年的12%增加到2009年的20%。 
  
  Faraut博士等人在他們的報告中解釋,儘管已知打盹對於警覺有幫助,還不清楚它在睡眠受限之後,對於神經內分泌壓力和免疫反應的影響。
  
  他們進行了一篇交叉隨機研究,研究對象是11名健康男性、年齡25-32歲,進行2次的實驗室睡眠測試,嚴格控制他們的睡眠-覺醒狀態、環境光線、以及熱量攝取。
  
  在「睡眠限制」時,研究對象由原本的每晚8小時睡眠改成只睡2小時,之後一晚恢復睡眠。在「睡眠限制/打盹」時,重複前述方式,但是睡眠限制的隔天有2次各30分鐘的打盹。
  
  每2小時搜集一次唾液樣本,分析介白質素-6(IL-6)數值;IL-6是一種濃度會有晝夜變化的發炎性細胞激素。此外,每3小時取得尿液樣本測量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數值。
  
  在「睡眠限制」時,下午時的正腎上腺素值比對照日期顯著增加2.5倍(P = .003),不過,如果研究對象可以進行2次各30分鐘的打盹,則不會有這些差異。 
  
  研究者報告指出,腎上腺素與多巴胺則沒有顯著差異。
  
  睡眠限制一晚之後,早上10點和下午7點的IL-6值顯著低於對照夜晚的睡眠後的相同時段(P值分別是P = .01和P = .05),同樣地,如果研究對象可以進行2次各30分鐘的打盹,則不會有這些差異。 
  
  實驗日後的恢復日時,研究團隊也發現,睡眠限制者下午與清晨時的腎上腺素分泌顯著比對照日期時增加(兩時段都是P = .02 ),若有進行2次各30分鐘的打盹,則未觀察到此現象。
  
  有趣的是,白天打盹和恢復日那天晚上的慢波睡眠量顯著比只有限制睡眠時減少有關(P = .01),且總睡眠時間傾向減少。
  
  研究者結論表示,我們的資料認為,打盹具有釋放壓力和免疫效果。
  
  Faraut博士在討論研究結果時解釋,未曾預期2次各30分鐘的打盹有讓IL-6和兒茶酚胺數值正常化的能力。
  
  觀察到這麼有強度的資料相當令人驚訝,不過,這是在睡眠穩態壓力恢復能力非常有效的年輕健康人進行的。
  
  他指出,需要以涵蓋更多年齡層、納入夜班與輪班工作者的更大型研究來驗證;夜班與輪班工作者的心血管風險比日班工作者更高。
   
  他結論表示,短時間打盹(我們研究設定的是30分鐘),對於延長工時和夜間輪班工作之情況的睡眠債而言,可以說是天然[且]強大的對策,且對心血管疾病有保護作用。 
  
  資料來源:http://www.24drs.com/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WebMD 睡眠 打盹
    全站熱搜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