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易發生在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慢性且易復發的搔癢性皮膚病變,所謂「異位性」﹝atopy﹞源自希臘文,意思是「錯置」﹝wrongly placed﹞
相關機轉說明和案例可以參考這邊:
[NEJM][REVIEW ARTICLE][MECHANISMS OF DISEASE]Atopic Dermatitis 異位性皮膚炎
[NEJM][CLINICAL PRACTICE]Atopic Dermatitis 異位性皮膚炎
早在一九二三年就有人提出這個名詞,雖然它的意思讓人有點困惑,但仍沿用迄今。孩童時期的「異位性疾病」,包括了異位性皮膚炎、氣喘和過敏性鼻炎、結膜炎,這些都與個人體質及家族特殊敏感病史有密切關係。所以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孩童,常同時患有氣喘或過敏性鼻炎或甚至「連中三元」。
大約有3%~5%的孩童﹝六個月大到十歲﹞患有異位性皮膚炎,且60%在一歲前發病,其中病情的輕重程度差異很大,依患者年齡及病灶分布常將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成程為三期:
嬰幼兒期﹝兩個月大到二歲﹞:
病發部位除了尿布包裹的範圍外,幾乎全身都會波及,尤其臉部、頸部及四肢的伸側及屈側部分。
兒童期﹝二歲到十二歲﹞:
大部分發生在手肘前凹窩、膝膕部及頸部,比較嚴重的甚至可到全身。
青少年﹝十二歲到成人﹞:
常見於四肢屈曲部位,甚至於手掌及腳掌。
在嬰幼兒期患者的皮膚為大片乾燥紅斑、丘疹,可續發小水泡性、滲出性及結茄性病灶,成人其呈現慢性增厚的變化,兒童期介於兩者之間,但並非每個病童都會有完全經歷這三期的變化。
除了皮膚表面的變化外,另一大特徵就是癢,季節替換、環境變化及外物刺激造成〝癢感〞而導致搔抓,搔抓引起疹子,起疹又導致癢,而一再的癢、抓、疹惡性循環不易痊癒。
異位性皮膚炎該注意些什麼?
會刺激異位性皮膚炎的因子有:食物、環境中的過敏原、細菌、冷、熱、情緒等,因此如能對這些因子加以適當控制,將能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
◎ 食物
1920年即有人提出食物過敏與異位性皮膚炎有關,目前也能測試出對某些食物過敏;但食物對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影響不大,只有少數病例,在各種治療方式都無法減輕病情,才考慮限制某些食物。
◎ 環境中過敏原
灰塵和塵蹣是常見的過敏原,因此家中不要鋪地毯,儘量減少家中灰塵,起居室內溼度不要太高,減少絨毛玩具,不要養貓狗及不要讓小孩吸二手煙。
◎ 細菌
急性反覆發作的濕疹,尤其合併有抓痕或慢性控制不佳的皮膚炎,應考慮是否有皮膚感染的可能性而給予抗生素。
◎ 冷熱溫度
有些孩童在較熱時,易出汗而特別癢,而有些往往在寒冷時,因乾燥而覺得癢,因此溫度適中亦應特別注意。
◎ 情續和壓力
情緒和壓力也會影響孩子搔抓的習慣,但如何紓解患者的壓力和情緒,又要避免因過度呵護而影響病童人格的成熟發展,倒也是一門學問。
藥物治療:
平常清潔時除了要注意使用減少刺激的清潔劑以外,一般多以外用乳液和類固醇來做症狀治療,不過現今也有部分免疫抑制劑可以採用:
ELIDEL CREAM 1% 15G/TUBE(Pimecrolimus 10mg/gm)
protopic 0.03%或0.1%
0.03%多用於2-15歲的患者, 0.1%則多用在15歲以上。
急性與慢性的差別
過敏因子機轉
異位性皮膚炎繼發性感染加重皮表防禦異常
Secondary infections can further aggravate barrier abnormality in atopic dermatitis. AD, atopic dermatitis; AMP,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er, ceramide; FLG, filaggrin; LEKTI, lymphoepithelial Kazal-type related trypsin inhibitor; PS, psychological stress; RH, relative humidity; Th1, T-helper 1; Th2, T-helper 2 (Modified from Elias et al., in pres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