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曠文琪、林宏達
才一年八個月!創立平均六十五年的美國三大電視網,晚間熱門時段收視總人口,被一家員工六十名的網站超越,它叫YouTube,三名創辦人年齡平均不到三十歲,其中一名大學還沒畢業。
YouTube,意即「你的電視機」,它,以每天一億次影片點閱流量,成為全球收視戶最高的影片分享網站。
YouTube在影音市場的影響力,連網路搜尋龍頭Google都打不過。
去年十一月,Google以十六億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百四十七億元)的高價,購併YouTube,創下六年來網路購併金額第三大,更刷新該類購併案中,網站成立距離被購併時間最短的紀錄。
這宗購併案,被稱為「搜尋引擎之王與影視之王的結合」。
冒險一:放棄即將到手的學位 到僅四名員工的PayPal工作
陳士駿,是YouTube三位創辦人中,唯一的華裔青年。
他在台灣出生,八歲移民美國,在伊利諾數學與科學學會附屬高中與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接受過「問題解決」的訓練後,大四下學期就休學,進入只有四名員工的PayPal工作,後來更創立YouTube。誰也沒料到,當Google將YouTube納入子公司後,一夕間,他成為年僅二十八歲的百億富豪。
經過四個月的約訪,簽下了保密協定(NDA),還被抽掉錄影機裡的帶子後,《商業周刊》採訪團隊才得以進入YouTube距舊金山機場十分鐘車程的聖布魯諾(San Bruno)新辦公室,這裡,是Google當前最重視的秘密基地。
「你們是除了《時代》雜誌(Time)之外,唯一進入這裡的媒體,」YouTube公關對《商業周刊》採訪團隊如此表示。
「Hi Guys!」拿著瓶百事可樂、戴著耳環、一頭鬈髮的陳士駿準時出現。約訪時間是下午三點,因為配合他晚睡晚起的作息時間。和許多科技工程師相同,他經常半夜工作、凌晨入睡、中午上班。
「YouTube的成功關鍵為何?」我們問。(辦公室傳來狗吠聲,這是員工帶來的寵物。)
「沒什麼,我們一直相信……」陳士駿思考著(此時休息室裡有人彈起電吉他)。
「相信什麼?」
「相信消費者至上,『你(You)』最重要這件事。」
故事,從二○○五年初一場對話開始。
當時,陳士駿剛離開待了六年的網路公司PayPal。另一份穩定工作正等著他,但陳士駿卻打算創業。
「你確定要這麼做嗎?」陳士駿的好友卡羅(Karel Baloun)力勸他:「你才剛在灣區買了房子,房貸壓力不小,這樣做風險太大。」卡羅勸他接受安穩的工程師工作,但陳士駿滿腦子卻想著一次朋友聚會的情景。
那場聚會,參與者各自拍攝錄影帶與照片,事後想互相分享,卻發現網路上沒有好用的影片分享平台——不是要下載特殊的軟體,就是上傳影片內容要讓網站審查,有些網站甚至得等上五天,才能看得到影片。
身為電腦高手的陳士駿與舊同事賀利(Chad Hurley),以及卡林姆(Jawed Karim)討論後發現,要解決這技術問題根本不難!只是,沒人願意花心思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我們能夠解開它,是多麼有趣。」
三人深信,只要能幫消費者解決難題,建構便利的影音分享平台,就有創業成功的機會。因為,他們才剛剛見證過,網路影音的力量。
「那是第一個透過民眾手機轉播的重大災難影片!」卡林姆回憶。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早上七點五十九分,三十一歲的瑞典修車工人湯米(Tommy Lorenstsen)在普吉島度假,突然間,「轟隆轟隆」海上響起奇怪的低吟聲,霎時,三層樓高的海浪凌空席捲,湯米大叫快跑,隨手拿起手機,拍下這一幕。這一幕,美國有線電視網(CNN)沒拍到。
這則影片最早在挪威的《Dagbladet》日報網站上播放,十二小時內,包含CNN在內的全球媒體都在追著湯米買影帶。陳士駿三人驚覺,科技的進步,已讓全民都有創作權,修車工人,也能打敗CNN記者。
他們還發現,南亞海嘯影片剛播放,就有十二個部落格轉載,其中一個原本沒沒無名的部落格,人氣從原本的零,五天內吸引了六十八萬人次上線觀看,當時至少有超過一百三十萬人在網路上看到南亞海嘯的內容,這個數字,比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每周一百二十萬本的發行量還高。
冒險二:放棄工程師高薪 靠一張信用卡在車庫中創業
海嘯事件就像引子,他們立刻回去追蹤二○○四年發生的重大事件,竟發現,美國名主持人史蒂華(Jon Stewart)在CNN節目上和主持人吵架,網路觀眾是電視上的四倍。同年一月,珍娜.傑克森(Janet Jackson)在超級盃轉播上的露乳事件,估計八百萬人在網路上收看,是CNN黃金時段美國收視人口的十一倍。
為何人們開始熱中在網路收看影片?是想與他人分享?還是能決定何時欣賞的自由感?「我們就實驗,大家真的這麼愛分享嗎?」陳士駿說,他們立刻在維基百科(Wikipedia)輸入一段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的解釋,這簡單的兩行字,幾個月後,在網友參與下,竟變成滿滿數百行內容。
結果證實,「分享的力量好大!」陳士駿說。維基百科就是全民分享的標準產物。《大英百科》花兩百三十八年,每次編寫都要動用三、四千名學者,才累積出十二萬筆文章。維基百科只花兩年的時間,用兩位專職人員就辦到,錯誤率所差無幾。
小螞蟻也能扳倒大巨人!陳士駿先前在網站PayPal的工作經驗,讓他不只知道,更堅信「消費者為王」。PayPal因為提供了讓消費者容易使用的付款服務,竟打敗了全球最大購物網站eBay自己成立的線上付款公司Billpoint,讓後者甘願花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四百九十七億元)買下PayPal。
消費者正以一股所有人都想像不到的力量在覺醒!連串的發現,激勵了陳士駿日後做出了一個沒人敢下的決策。
二○○五年二月,陳士駿三人在賀利家的車庫中創業。「幾台電腦,一張信用卡(陳士駿的信用卡),就把系統建立起來了,」陳士駿說。
冒險三:頻寬、儲存成本自行埋單 每月背負六十萬元的卡債
五月,三人愁眉苦臉的坐在堆滿雜物的車庫裡對望,他們想提供平台給eBay網路拍賣者使用,但賣方不喜歡以影片介紹產品,結果就是「沒有人用,」陳士駿說。
怎麼會這樣?陳士駿檢討,自己雖然嘴巴強調消費者,但手裡仍緊握住自己的利益。YouTube滿腦子想的,是把這個服務給誰用才會賺錢,企圖為未來的收費服務鋪路,卻沒把全部心力放在怎樣讓消費者輕鬆分享影片這件事上,違背了發想初衷。
想通了,陳士駿做的第一個決定,是鬆開雙手,「不是塞我們創造的產品給消費者,而是創造他們要的產品。」但,「這簡直是自殺式行為!」網絡數碼執行長陳銘堯評論。
他們宣布,提供所謂的「嵌入式服務」,消費者上傳影片到YouTube網站後,其他喜歡影片或是想要觀賞影片的人,可以直接設立連結到自己的網頁上。也就是說,所有人不須要進入YouTube的網站,在自己的網頁上就能看到那些影片。
這個服務是為了讓消費者更容易看影片,但代價是,YouTube無償的幫消費者埋單,付出設備與頻寬的錢,儲存這些影片,但是卻沒機會透過讓消費者上自己的網站去衝流量,甚至賺廣告錢。
YouTube提供嵌入式服務已經是創舉,他們更進一步,讓消費者丟出自己有興趣的影片,「使用者不只是消費者,更是產品共同開發者。」陳士駿說。
這個觀點很多大公司無法接受。「網路存放影片,頻寬成本與儲存成本這麼高,當然要放大部分人想看的商業內容,」Yahoo!奇摩行銷總監陳琚安說。大企業不相信消費者自己拍的影片也有魅力,也看不出代價如何回收。(編按:Yahoo!奇摩今年把發展社群內容當成第一要務,將大力發展影片分享平台。)
但,「我相信消費者的力量,」陳士駿說。當時,他剛離開eBay,向銀行貸款在舊金山購屋。成立YouTube後,為了支付每個月一萬八千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十萬元)的頻寬費用,被迫向銀行協商要求提高三倍信用額度。這麼辛苦,只為了讓消費者上傳自己喜歡的影片。
冒險四:不讓看片受干擾 忍痛拒絕捧來銀子的廣告商
當消費者將自己表演用鼻子吃麵條,或是訴說著寂寞心情的畫面,上傳到YouTube時,陳士駿正坐在電腦前,絞盡腦汁計算著如何把頻寬做最有效的應用。
「我很煩惱,會連續工作三十個小時,如果這個計畫不成功,我可能連房子都保不住。」陳士駿聲音由黯淡轉為自嘲:「我們系統很有效率,是因為都用我的信用卡在付頻寬的錢啊!」
一切都是為了消費者。為了讓消費看影片不受干擾,YouTube成立第一年,陳士駿對捧著大把銀子的廣告商說「No」,不讓他們在影片內安插廣告,直到最近一年,才推出網路廣告。
冒險五:只看消費者,不看競爭者 讓網站置身侵權風暴中
為了讓消費者輕鬆上傳檔案,YouTube更把自己暴露在被媒體集團控訴盜版的風險中。即使,眼前才有MP3音樂分享網站Napster被唱片公司控訴侵權,而被勒令關閉的前例。
就算同時間開始有兩、三百家公司在做相同的服務,連Google與Yahoo!也跳下來競爭。「但,我只專注在使用者要什麼,不是看競爭者在做什麼。」陳士駿說。
大家都知道,先讓消費者滿意,衝高閱聽率,廣告與商機就會跟著來的道理。只是,當「生存」與「消費者滿意」兩件事放在天秤上時,大多數人,總是搖擺不定。 但YouTube不同,他們只專心看著消費者,幸好,消費者終於沒辜負它。
二○○五年十月,一群一、二十歲的年輕人發現了YouTube的好處,開始利用影片在自己的部落格寫日記,並在全球最大社交網站MySpace造成轟動。
幸運之神這時也眷顧了YouTube。透過PayPal老同事牽線,曾經投過Google與Yahoo!的股王製造機——紅杉創投,願意聽陳士駿他們簡報,「那時候我們連辦公室都沒有,網站也沒有營運計畫……」但,看到暴漲的閱聽人數,紅杉一出手,就以三百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一千六百萬元)的金額,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YouTube上的影片,令人快樂,更令人屏息。
坐在嬰兒椅上的小嬰兒,聽到「叮」「咚」的聲音,就不自主的「哇哈哈」。叮一聲,他笑一番,長達一分四十秒的短片,他從頭笑到尾。大家把這個影片在YouTube的網址,傳送給好友時,寫著,「願你也同樣快樂。」
喜馬拉雅山上,一排藏人有小孩,有婦人,正翻躍邊界去見達賴喇嘛。「砰!」的一聲,帶頭的藏人倒下,「他們像殺狗一樣,在射殺……」拍攝者震驚的說。這段影片一出,打破了中國辯稱衛兵殺人純屬自衛的謊言。而海珊被行刑吊死的畫面,被用手機偷拍放上YouTube後,竟引發伊斯蘭教世界的派系抗爭,差點引起國際紛爭。
一年八個月的時間,陳士駿就讓全世界瘋狂。先驅者的優勢,讓網路社群黏上YouTube,縱使Google與Yahoo!急起直追,仍不敵網路族群對YouTube的忠誠。兩者同時間發展影音分享平台,一年過後,擁有一萬名員工的Google,所能創造的收視人口,卻是只有六十人團隊的YouTube的五分之一。
Google決定購併YouTube。即使目前的YouTube仍未獲利,但是憑靠著它「黏著」的三千四百萬雙觀眾眼球與背後帶來的廣告商機,《時代》雜誌仍認為,Google買到YouTube是賺到了。
陳士駿回憶整個購併過程。當他與賀利第一次與Google創辦人佩吉與布林見面時,他形容自己緊張到忘記說了什麼,只知道自己真的辦到了,見面後不到一星期,他簽下合約,從個負債的小子,變成了百億富翁。
「回頭看,我笑我自己,還有我所堅持的安全道路……」當初勸他找安穩工作的卡羅,在將出版的書中這麼寫著。當年,卡羅看到危險,而陳士駿看到機會,因為他對消費者至上深信不疑。這個相信,決定了兩條迥然不同的道路。
「我感覺能成功,就是對的時間點,運氣,還有好的解決方案。」「甚至有九成是靠運氣。」這是訪問最後,陳士駿對自己的評價。
如果不是寬頻與數位錄影技術普及,加上位居網路應用蓬勃的矽谷,有慧眼視英雄的紅杉創投大力支持,最後加上Google臨門一腳的購併,陳士駿不可能有今日。
AYouTube能創造連Google都嚮往的影響力,絕非僥倖。「我一直記得Google當初能打敗Yahoo!的原因——提供消費者更好的服務,」陳士駿說。反倒是Google自己似乎忘了初衷,所有人使用Google影音服務時還要先下載軟體才能收看。
陳士駿的百億傳奇,沒有特殊學問,他只是做對了一件事,相信消費者為王,勇敢的替消費者冒險。最後,消費者也幫他戴上成功的冠冕。
就這麼簡單?「對」他點了點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