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科門診近來發現一位年僅三十二歲的男性病人,因輕忽靜脈曲張而導致腳踝『潰瘍』,大小約有巴掌大,經一次植皮失敗,第二次植皮才成功救回一隻腳。雖然植皮把潰瘍暫時填補了起來,但靜脈曲張還是沒有治療,深怕繼續惡化才總算願意前來就醫。病人開始時只有『小腿酸痛』的症狀,一段時間不注意發現小腿常有『反覆性濕疹』、之後逐漸有『色素沉澱』變黑的現象,最後在一、兩次『蜂窩性組織炎』才逐漸形成潰瘍。一來一往也拖了好幾年,病人如果能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觀念,恐怕也不至於到如此嚴重的地步。
如果腿上有個幾條藍綠色血管或幾坨蚯蚓般的靜脈瘤,能拖就拖反正大家都有。一般會到門診尋求治療時,可能已經到了慢性靜脈循環不良產生合併症,如腳部變黑或有反覆性的紅腫、蜂窩性組織炎、脂肪壞死或已有潰瘍的症狀等才肯到醫院求診。不過到了這時期通常代表著病人已到了『下肢組織營養』及『氧氣循環不良』的階段,如果不治療可能很快就會使組織逐步『壞死』而形成難以癒合的潰瘍。然而因為每個人靜脈彈性不一、負荷力自然也就不同,病程也會有快慢。所以靜脈曲張的嚴重度並非以靜脈曲張的大小或數量來決定,而是以是否有『大靜脈辦膜閉鎖不全』及其侵犯的範圍所造成的『高靜脈阻力』來決定,因此早期治療及預防才是面對靜脈曲張的正確態度。
危險因子包括:長期服用荷爾蒙、長期坐或站立工作者(如:銀行、郵局行員、教師、護士、醫師、專櫃人員或空服員)、長期肩負重物者、懷孕、體重過重、有家族史、年長女性
較嚴重靜脈曲張的治療
※早期=需從腹股溝切開 2 -5c m 的大傷口並將大靜脈結紮,再將末端血管進行剝離,整隻腳不但會有多處長形疤痕,術後更需較長時間的休息。
※這幾年的治療方式已有新的突破,只要在大腿切開 2m m 的極小切口,放置最新的『血管內雷射』或『高頻電波導管』,便可封鎖閉鎖不全的大靜脈,手術過程採局部麻醉且術後不需休息且可正常走動,而輕微者則只需在靜脈曲張處開幾個極小的切口將這些病變的靜脈破壞鉤出,或配合『硬化劑』的施打,便可達到完整的治療效果。
現代人應儘量避免長時間坐著或站著不動,一旦坐著時間過久,儘可能做些小腿運動或起身數分鐘讓小腿肌肉循環下肢血液;而長時間站立時亦應適時走動避免維持固定站姿。若已有靜脈曲張的現象就應儘速就醫,過去很多人(尤其男性)以為靜脈曲張只是美觀問題的錯誤觀念,恐怕得重新調整心態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