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嚼食檳榔的情形由來已久,由於咀嚼後可產生興奮及保暖的感覺,常被開車族或勞工朋友拿來作為提神或禦寒的物質,南部地區更為盛行。據癌症的發生及死亡統計資料顯示,檳榔族的口腔癌發生或死亡率比一般人高10倍但近日卻有電子媒體出現「其實檳榔只要不含白灰、紅灰等材料,它也是對人體有益的一種植物」嚴重誤導民眾的報導。衛生署再次強調,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早在1987年就綜合各國的研究結果,認定「嚼食含菸草的檳榔」或「具吸菸及嚼檳榔習慣」會產生致癌性,致癌部位主要在口腔、咽及食道。2003年針對檳榔嚼塊、檳榔子(果實本身)和檳榔含有的一些亞硝基胺的致癌性重新評議,推論「檳榔子屬第一類致癌物」(即對人類有致癌性),表示咀嚼檳榔子就會致癌
目前市面上販售的檳榔通常含有:檳榔子(areca nut)、荖花(unriped fruit of Piper Linn)、荖葉(betel leaf of Piper Linn)、荖籐(Piper betle linn)、石灰(slaked lime)及香料等。其中檳榔子(無任何其他添加物)在中藥材具有止痢、驅蟲、縮瞳、興奮等效果,含有多酚化合物、檳榔鹼、檳榔素、粗纖維、脂肪、醣類等成分。由於多酚類成分,會促使口腔黏膜細胞合成膠原蛋白質的量增加,抑制膠原蛋白酶,而使膠原蛋白更易在黏膜下過量纖維化及堆積而硬化,導致口腔黏膜纖維化症這是一種癌前狀態。多酚類成分也會在嚼食檳榔的鹼性環境下,會釋放出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或含氧自由基,這些活性氧會與細胞或細胞的蛋白質、脂質以及DNA作用,造成細胞傷害、突變甚至死亡。在咀嚼檳榔時,會釋出檳榔鹼、檳榔素成分,在口腔中會被硝化(nitrosation)而產生亞硝基胺,這些硝化衍生物可誘導實驗動物產生腫瘤,對人類口腔纖維母細胞有細胞毒性。以上都是檳榔子的致癌機轉,世界衛生組織已正式公布嚼食檳榔會導致癌症,即使是單純的檳榔子,其致癌的證據也已充足。(oral submucous fibrosis),

嚼食檳榔為我國口腔癌發生主因,一年約有4500人罹患口腔癌, 2100人死於口腔癌。我國男性罹癌率上升最快者為口腔癌,其發生率和死亡率皆排名第4位,尤其是青壯年(22-45歲)。不管是罹病或早逝,對家庭與社會都造成莫大的傷痛及遺憾,即使患者幸而痊癒,通常亦因手術留下明顯的顏面缺損,而影響身心健康。預防及協助民眾戒除檳榔,是衛生單位大力推動的工作重點之一,衛生署再度呼籲,長期嚼檳榔塊易造成牙齒的磨損,使牙齒畏冷、怕熱、怕酸,影響咀嚼功能,嚴重時牙髓會變性或死亡,嚼檳榔的朋友們,趕快加入戒除的行列,千萬不要心存僥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衛生署 檳榔 口腔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快樂小藥師 的頭像
    快樂小藥師

    快樂小藥師 Im pharmacist nichts glücklich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