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看過「小飛俠」這部經典童話,主角彼得潘是個不願長大的男孩,因討厭成人世界的嚴肅與複雜,逃家躲在夢幻島上,過著自在的日子。
彼得潘活潑好動的冒險經歷,不僅滿足了讀者想像,也讓人羨慕若能和他一樣永遠當小孩,該多好。
但在現實世界中,性格或作為如同彼得潘,恐怕會為自己或周遭他人帶來困擾。西元1983年,美國心理學家Dan Kiley率先提出小飛俠症候群(Peter Pan Syndrome),用以描述年紀老大不小,但思考、言行仍像孩童般幼稚的人。
該症候群雖非精神醫學正式的診斷,卻普遍存在於因家庭、婚姻、社交問題尋求諮商輔導的個案中,患者也往往不自覺。近來,更有學者以新的英文單字「Kiddult」,即kid(小孩)與adult(成人)的合體,稱呼這些具兒童心態的成年人。
專家指出,當事者常見的特徵約略如下:
1.不負責任:表現任性、散漫,過於自我中心,出了差錯老愛怪罪別人。
2.缺乏自信:恐懼失敗,不敢勇於任事,面對挑戰會找藉口逃避。
3.依賴心強:害怕孤單、寂寞,希望隨時有人可以幫忙,滿足任何需求。
4.難於堅持:挫折忍受度低,行事稍有不順或遭批評便易情緒化或放棄。
5.關係障礙:與異性交往到需給予承諾時,便會臨陣脫逃,故不時更換伴侶,且對象越來越年輕,藉以緩解被要求結婚組織家庭的壓力。
6.其他:穿著打扮如青少年,與本身年紀有所出入;迷戀卡通、漫畫、電玩、玩偶;好奇心強,愛嘗試新奇事物,喜歡熱鬧氣氛等。
患有該症候群者,或許習慣隨心所欲,在職場或人際互動上易受挫,總覺得遭到團體排斥,凡事格格不入,故換工作如家常便飯。即使成家立業,事不關己的特質也常讓配偶負擔沉重,彷彿在照顧另一個孩子般,造成彼此關係惡化。
研究發現,該症候群的肇因與家長的管教方式有密切關聯。童年時受到溺愛或過度保護的孩子,始終擺脫不了父母庇護的心態,長大後仍無法獨立自主,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一遇到困難便會採退化的防衛機轉來因應,變成如小孩般依賴,藉以免去承擔責任。故在臨床處置時,家屬也會被要求共同參與心理治療。
隨著少子化的來臨,現代家長對子女的呵護與期待更甚以往,無怪乎會有「直升機父母(像直升機隨時在孩子上空盤旋,看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的現象出現,過度的關心與控制,反而使他們養成賴家性格,永遠都長不大,時間久了就像童話中的小飛俠,在現實社會中難以適應。
有鑑於此,隨著子女年齡增長,父母應逐漸減少介入,鼓勵其學習獨立與自我負責,並尊重孩子的興趣與個人選擇,懂得適時放手,才是最有力的幫助。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