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在1886年,Acetanilide類藥物便由Cahn and Hepp公司開發出的Antifebrin面世,後來在1887年Phenacetin的出現讓大家開始使用這個藥物,但由於腎毒性的關係,在1980年代被停用,而在1893年時,Acetaminophen由von Mering生產使用,但真正的流行是在1949年。
Acetanimophen(Paracetamol)為Phenacetin的活性代謝物,大約會抑制血液中50%的COX-1及COX-2,及少部分canine brain中的COX-3,達到解熱的效果。
Acetaminophen吸收快速且幾乎完全吸收,約60%經由醛糖酸化 (glucuronidation) 及35%硫酸鹽化 (sulfation)或3%由Cystein代謝,剩下的極少數會經由Hydroxylation及deacetylation代謝。約有90%以上的代謝物會經由尿液排除;其它僅約5%經由肝臟cytochrome P-450 (CYP2E1、CYP1A2、CYP3A4)氧化成毒性中間產物N-acetyl-p-benzoquinoneimine(NAPQI),具有毒性的NAPQI會再與glutathione結合成非毒性代謝物。
當acetaminophen突然劑量過高時,sulfation代謝作用便會飽和並改由cytochrome P-450代謝,並產生大量NAPQI。
當glutathione量不足以結合NAPQI時,NAPQI便會與肝細胞結合,造成肝細胞性壞死,產生肝毒性。 Paracetamol的代謝路徑如下
N-Acetyl-L-Cystein(NAC)在體內做為麩胺基硫替代物或前驅物,促進硫酸鹽結合途徑。
機轉上為NAPQI的解毒劑。不但可以補充已損耗的GSH,也可以直接將已經和GSH結合的NAPQI取代出來。
臨床上使用Acetaminophen作為解熱鎮痛劑,而利用NAC來作為化痰祛咳劑,同時使用時,Acetaminophen會先作用在中樞,產生解熱陣痛作用之後,接著進入肝臟代謝,正常劑量下,如同上述所言,少量的Acetaminophen會被代謝成無毒性的化合物,只有在大量服用時才會產生過量的NAPQI,此時才會有中毒之虞,而NAC並不會直接與Acetaminophen作用,因此同時使用Acetaminophen與NAC其實並不衝突。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