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若生病,人生是黑白的;肝若健康,人生是彩色的」,這一句家喻戶曉的廣告詞,明確點出肝臟對於人體的重要性。肝臟是人體代謝毒物的重要器官之一,每天擔負著繁重的工作,但是肝臟缺乏神經系統,縱使生病了,大多不會出現明顯症狀,肝病形同隱形殺手,當患者感覺不舒服或疼痛時,病況大多已相當嚴重。建議民眾平日應注意自身健康情況,留意是否出現食慾不振、倦怠感、腹部疼痛、腹脹、噁心、嘔吐、腹水、黃疸、發燒等肝病症狀。肝病誘發的幾種病由分類如下:
種類 | 說明 |
病毒性肝病 | 因病毒所引起的肝炎、肝硬化及肝癌。 |
酒精性肝病 | 因長期酗酒所造成的肝病。 |
藥物或毒物性肝病 | 因服用藥物;誤食化學藥品或對肝臟有毒害的物質所造成的肝病。例如,食入已受到黃鞠毒素污染的米或花生等,被認為與日後肝癌的發生是有關聯性的。 |
新陳代謝異常性肝病 | 體內對某種物質新陳代謝不良所導致的肝病,如俗稱的「脂肪肝」,就是指因酗酒、糖尿病控制不佳、血脂肪過高、體重過重等因素,所引起的肝細胞脂肪含量增加。 |
其中,病毒性肝病依其病毒型別可分為A、B、C、D、E及G型等6種。A、E型主要經由飲食傳染,多發生於衛生環境較差的地區,雖不致造成慢性肝炎,但有少數病人會演變成猛暴性肝炎。A型肝炎病人於發病前的一至二個星期,其糞便中就會排出大量的A型肝炎病毒。此時病人雖未出現症狀,就可能經由受糞便污染的手或所排出的糞便,因衛生習慣欠佳,食物或飲水未完全加熱等因素傳染給他人。至於B、C、D及G四型之傳染方式相似,主要是由帶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進入體內而傳染,其中B及C型肝炎病毒是引發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之主因;而D型肝炎病毒則必須在B型肝炎病毒存在下才具有感染力。G型肝炎病毒則是新發現的肝炎病毒,經由體液感染,根據日本研究發現,一般罹患G型肝炎,呈現的臨床症狀較輕微,僅出現輕度的肝功能異常現象,但也有導致猛爆性肝炎的病例報告。
衛生署多年來致力於肝病防治工作,由早期加強衛生宣導以杜絕A肝流行,至今日普及化的B肝疫苗注射、捐血中心對每一血袋的B型肝炎病毒篩檢,已使台灣B型肝炎盛行率大大降低,但C型肝炎卻未見明顯下降趨勢。由於C型肝炎大多是成人時期才感染,由盛行率之分布情形看來,年齡越大盛行率越高。雖然原因至今未明,但一般推測,極可能是早年密醫文化盛行,在未使用拋棄式針頭的情形下,使C型肝炎病毒經血液傳染所致。
此外,國人生活富裕又缺乏運動,代謝障礙已漸漸影響國人健康。在喝酒、應酬的過程中,脂肪肝可能悄然上身。脂肪肝主要是因體內三酸甘油脂代謝異常,使得肝細胞質囤積過多的脂肪顆粒,當細胞質無法發揮功能時,肝機能就會出現異常。縱使無自覺症狀,肝功能檢查仍正常,肝臟也未必腫大,但是仍要提醒您,部分類型的脂肪肝也可能併發肝硬化或肝癌,必須小心防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