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住台灣,你會有很大的機會成為機車族,尤其在台中市,機車是一個非常方便的工具。

不過,很多人對機車的保養就不是很在意了。

而機車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機油的選擇了,今天就來簡單介紹一下。

機油的標示:

機油90793-32930.gif  

機油規格的標示方法中,W代表的是冬天,前面的數字代表低溫啟動黏度,例如0W即為-30°時流動指數為3250mPas5W則是-25°時為3500mPas,數字愈大對應的啟動溫度就愈高;W後面的數字不過單位多半為100°狀態下的流動指數,數字愈大黏度就愈高。

以寶島的氣候為例,10W或者15W的機油其實就夠用了,至於許多標榜低溫流動性甚至潤滑更具效率的0W5W開頭的機油,比較適合新車或者新一代引擎管路較細小的車款;

至於在 W之後的數字,同樣代表黏度,指的是高溫環境下的油膜韌度,單位多半為100°狀態下的流動指數,數字愈大代表耐高溫的能耐愈強,這些數字代號是由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所規範之黏度標示,簡稱SAE,如果一款機油通過低溫與高溫的測試認證,就會標示如5W40這種複合式機油的黏度指數代號,這也是我們常常看到的機油黏度指數的標示。


機油共分為幾種?

礦物油,主要成分為碳氫化合物,由於礦物油的分子較為脆弱,不論是低溫或者高溫流動性都不好,常常會有氧化現象,通常礦物油的單價都較低,雖然潤滑的功能也最差,不過足以應付一般道路駕駛。

合成機油,為礦物油和合成油做一定比例的添加所調製出的基礎油加上多種添加劑,添加劑有彌補礦物油之不足,穩定礦物油中的潤滑分子,其低溫流動性、高溫抗氧化性以及揮發性都較佳,通常包裝上都會印有SyntheticSemi-SyntheticSynthetic BasedSynthetic technology等明顯標示,通常我們稱之為半合成油或者部分合成油,通常這類的油品價格都較便宜。

全合成機油,顧名思義就是完全都是100%合成的機油,這類機油的包裝往往會見到Fully Synthetic100% Synthetic之類的標示,其字義代表著「全合成機油」,通常這類的機油由於品質較好所以價格相對較高,每個機油品牌都會有不同的添加劑配方,可抑制氧化且對於流動率、清潔、抗磨損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非常重要的認證單位API

API Service是美國石油協會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針對汽、柴油車引擎機油的品質做等級的分類,方便消費者了解及選購適當的產品,消費者只要看到瓶身上有API的認證標示,代表著這款產品通過了美國石油協會的認證,它的級數是以英文字母組合而成,譬如SHSJSL甚至最新的SMS代表著汽油引擎專用的認證,C開頭代表柴油引擎的認證,1980年之前的認證從SASF,目前市售的機油產品中已經顯少看到這種等級的認證,1980年之後的認證從SGSM,其中SJSL甚至最新的SM2004年底出現的最新認證),這些機油除了擁有良好的潤滑與流動性,更符合當今非常重視的省油性特性,機油的好壞API的認證是關鍵之一,但並非價格高的機油就有最好的認證。

另外,一般汽油引擎以S 開頭,其後英文字從A 開始愈後面愈高級,目前最高級的為SM 級,齒輪油以GL為開頭,其後方數字愈大則品質愈好,目前最好的為GL-6 級。

歐盟的認證單位ACEA

原本的歐洲油品認證規範組織CCMC1996年正式改組為ACEA ACEA Service是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ssociation of European Automotive Manufacture的簡稱,與API相仿屬於兩大機油認證單位,許多機油大廠為了搶佔兩大州市場,通常會將自家產品送至這兩大單位進行認證,對於消費者來說當然是個利多,其實這兩個單位的檢測方式差不多,差別只在於等級符號的區別,ACEA是採用A1/A2/A3是汽油引擎使用的等級分類,B1/B2/B3/B4是輕型柴油引擎使用的等級分類,E2/E3/E4/E5是重型柴油引擎使用的等級分類,後方的數字愈大代表認證愈新,依照品質優先順序分為A3A1A2等級。

車廠單獨認證

除了上述兩個認證單位之外,許多國外機油商為了與某車廠建立良好關係,也會提供自家產品給該車廠進行測試,通常這些車廠在測試的過程,不像油品認證組織如此的儀器化,大多以嚴苛的天候或者路測為主,這些原廠保證的測試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是一種另類的保障,甚至有些車廠會在選用指定機油上,參考這些機油產品的車廠認證標章,這點在國內汽車進口商非常普遍,如果您嫌原廠保養太貴選擇性太少,也可以至汽車百貨大賣場選擇具有車廠認證的油品。


另外還有一些標示:

  1. Viscosity Index(VI):黏度指數,越高越好,但是他只是表示它在剛加入的時候的抗衰竭性,並不表示它能維持這樣的表現多久(續航力)。一般來說Kinematic viscosity 100C40C的差距越小,VI指數就越高。
  2. Pour point(PP)=最低可被倒出的溫度,它的實際測試溫度代表它在-5度的溫度下是倒不出來的.如果一隻油的PP-70度,那它必須在油罐傾斜後的5秒內流出,否則就不符合該標準。
  3. Flame point (FP):燃點,當然是越剛越好,全合成至少要在420F以上.
  4. Fire point (FRP):持續燃燒的溫度,全合成至少要在500F以上.
  5. High temp/ High sheer viscosity(HT/HS):高溫(150)高磨耗指數,越高越好。15W40的最低標準在以上.
  6. Noack volatility:在2501個小時後的重量喪失%(揮發率),通常越低號數的油越高.重量喪失%越高代表這隻油越容易積碳(250度揮發的油應該大部分會被燒掉吧)因為揮發的油在燃燒後本來就比較容易積碳,Noack越低,而且PhosZincAsh%TBN越高的油,清潔性越佳,全合成的油在10以下.
  7. Total Base Number(TBN):總中和酸性的能力,全合成一般在5-8之間,當然越高的話,它越能維持它的VI指數(持續中和酸性),油裡的TBN是會被消耗完的,一旦用完了(無法再將酸中和),油的保護與潤滑性便衰竭,劣化.
  8. 4 BALL4顆蛋蛋?開玩笑啦,它是利用4Ball bearing在某公斤的壓力,溫度與轉速下對於ball bearing所造成的磨痕(mm),如果沒有測試環境的條件,就不具參考意義.
  9. PHOS=磷的添加物(ZDDPZTDP),能保護金屬,讓金屬與金屬之間的接觸降到最低,這個指數越高,保護力與持續力越久(切記...添加物是會被用完的!!).APIPHOS0W205W200W305W3010W30的添加上限定在
  10. Zinc =鋅添加物,API沒有限定上限,但是ZINCPHOS必須維持一個平衡,所以也在左右。
  11. Cold Cranking Simulator Apparent Viscosity(CCS)=低溫發動性,機油號數越低,流動性越佳(數據越低),所以0W測定的溫度比5W5.但是0W-35度測得的數據,如果要跟5W-30度比較的話,5W的數據要*2,也就是足足比0W的高了近一倍。
  12. Ash%=添加物的總量,Noack%揮發率越高的油,Ash%必須越低,不然油泥(使用後的添加物)會越高,相對的,Noack%越低,可以容忍越高的Ash%ZincPHOS等。

另外,還有一個認證JASO(符合濕式離合器用油的認證)

JASO MA是 西元2000年才由日本主導制定的,汽車or速客達用的機油為了達到更高的效率,讓能源耗損/動力比能達到更好的狀況都添加了不少例如鉬之類的抗摩劑(減低摩擦力,提高潤滑度,讓引擎更加滑順運轉的配方),而這配方在某些機油上,用於濕式離合器"有可能"會有"過度"打滑現象(離合器並不是像齒輪一樣接合了就完全傳遞的一種機構),也就是說,JASO MA的機油是限制了這一項的比例,而不是多添加了東西,與MB或一般油相比,潤滑度低了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