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頭  

步步驚心看來很有金庸的味道,不失為一部好連續劇,不過如果沒有點國學底子,可能有時候很難融入他們的感情中,所以我們就從詩詞的角度,再來看一次步步驚心吧

首先,要先讓大家了解一下一些基本名詞:

阿哥:就是皇帝的兒子,統稱為阿哥,正式來說,滿族人對兒子、少爺、公子的稱呼都叫做阿哥。

格格:這就比較複雜一點,一般說來,是滿族和清朝對貴族女性的一種稱謂。

當初,在後金時期,國君和貝勒的女兒稱為格格。

清太宗開始按照漢人習慣,確定君主之女封號為公主,分固倫公主、和碩公主兩類,需要進行特定的冊封儀式。1660年(順治17年)又規定除皇帝以外的貴族之女下列封號:

親王女「和碩格格」即「郡主」,嫡女封「郡主」、庶女封「郡君」。
世子、郡王女「多羅格格」即「縣主」,嫡女封「縣主」、庶女封「縣君」。
長子、貝勒女「多羅格格」即「郡君」。
貝子女「固山格格」即「縣君」。
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女即「鄉君」。
不入八分公以下女一律不授封,俱稱「宗女」。

而非正式用法,在清朝,「格格」有時候也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位在側福晉、庶福晉之下。目前電影電視作品中,有時以格格為皇女的正式稱號。

貝勒:正式稱為多羅貝勒,原為滿族貴族稱號,即金代「孛堇」的異譯。清建國後,成為宗室封爵名。清初,天命年間置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崇德元年(1636),定王公以下九等爵以封宗室,多羅貝勒為三等爵,位次多羅郡王而高於固山貝子。亦用以封蒙古貴族。

大家可能看過九品芝麻官,是的,清朝將官爵封為九品,貝勒就是三品,常聽到的郡王就是二品,而之後你看到的固山貝子,就是四品。

詳細介紹可以參考這邊:清朝官職表

 

福晉:清朝時用作貴族婦女的稱謂。後金和清兵入關前,後宮妃嬪稱福晉或格格,嫡妻會用嫡福晉尊稱。順治朝仍然沿用。康熙時後宮定製,妃、嬪等封號取代福晉和格格。在清朝親王、郡王及其兒子的正妻獲得「福晉」的封號。親王、郡王之妾則稱為側福晉或格格。

八旗制度:最早跟女真人狩獵的制度有關,到後來不但是一種軍事組織也是行政 / 民政 / 家族 / 經濟制度,除了女真人的八旗之外
還有漢軍八旗+蒙古八旗,這三種八旗成為清朝主要的軍力,依序是上三旗 (鑲黃 / 正黃 / 正白) 由皇帝統領,下五旗 (正紅/ 鑲白 / 鑲紅 /正藍/鑲藍 )
各旗旗主原來權力很大,但到康熙之後旗權漸集中在皇帝手上

 

接著,要給大家看一下紫禁城: 

紫禁城全覽   

這樣看不清楚,我們將重點放大來看:

紫禁城全覽 2  

 

你最熟悉的乾清宮,太和殿,御茶房,養心殿大概的位置我都用紅色圈圈標記起來的,另外有兩個地方,你可能沒有多注意

一個是若曦第六集(21:03)剛進宮時,李德全在一個丹鳳來儀的門前給他們訓話,

6-21_03丹鳳來儀

這邊是長春宮,此宮明代為妃嬪所居,天啟年間李成妃曾居此宮。清代為后妃所居,乾隆皇帝的孝賢皇后曾居住長春宮,死后在此停放靈棺。同治年至光緒十年(1884年),慈禧太后一直在此宮居住


另外一個地方,是在第九集(28:06)時,出現的千秋亭

9-28_06千秋亭  

位在御花園之中,你可以看圖確認他的位置。

如果你對紫禁城還有多了解一點,可以看這邊:紫禁城平面圖


最後再讓我們補充一點人物小知識

八阿哥(胤禩)是在康熙37年(17歲時)被封為貝勒。

康熙42年時,緬甸進貢了四塊玉如意,

而張曉穿越時空,回到的時間點,是康熙43年,這時八阿哥應該是23-24歲,比張曉還要小一歲。

此時四阿哥(胤禛),是26-27歲。

當然,歷史上是沒有馬爾泰若曦這個人,是作者杜撰的,不過曉等同於曦,作者在取名字上是有用過心的。


第一集當若曦從北閣樓梯上下來時(19:31),說: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1-19_31  

這是出自宋人方岳詩:“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

接著若曦不小心遇到八阿哥胤禩,他本來不知道胤禩是誰,但是突然看了一下就知道了(36:34),是因為清代對於貝勒的衣服有要求:

貝勒服飾規定  

色用石青,前後繡四爪正蟒各一團,朝服通繡四爪蟒文,蟒袍亦如之,均不得用金黃色,馀隨所用。朝珠絛用石青色。馀同郡王。朝帶色用金黃,金銜玉方版四,每具飾東珠二。佩絛皆石青色,吉服帶色用金黃,版飾惟宜。佩絛亦皆石青色。崇德元年,定貝勒冠頂三層,上銜紅寶石,中嵌東珠六。前舍林,綴東珠二。後金花,綴東珠一。帶用金鑲玉版四片,嵌寶石四。順治九年,定冠頂共嵌東珠七,舍林、金花各增嵌東珠一。帶四片,每片嵌東珠二。服用四爪兩團龍補及蟒緞、妝緞。


第一集最後,若曦告訴四阿哥胤禛:

我有太多的東西放不下,(沒有出處),跟之後太醫(26集5:05)所說:

長年憂思,氣結於心相呼應(原來她從第一集就這樣了........)

螢幕快照 2012-04-03 上午12.15.35  


馬爾泰將軍的信中提到(第二集5:25):

馬爾泰將軍來信  

茲啟者,久不通函,至以為念,惠書奉兮如見故人.....

寫的是:若蘭,久沒有寫信了,非常想念你,看到這封信就好像看到人......

若曦會看不太懂這封信,可能是因為現在的大陸多看簡體字,所以繁體字閱讀上有困難,另外張曉可能對古文研究比較少,所以剛回到過去,不太能翻譯過來。


後面我只能說張曉的國文進步神速呀......

若曦在花園中的小石頭上(第二集:6:52),念著:

蕭蕭梧葉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出自:「葉紹翁」夜書所見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翻譯: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

他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這幅圖景令他倍感親切,也許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鄉和童年吧。


後來若曦自己說(第二集7:08):寒窗苦讀十六年

寒窗苦讀  

出自:古今賢文,作者並沒有特定的人,

其中一段是:

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
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
十載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接著若曦跟十阿哥胤䄉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8:27)

一花一世界

類似的句子出現在:

《華嚴經》:“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佛典》:“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所以胤禩才會問若曦是否有念佛經


當若曦跟胤禩,胤䄉一起作馬車出去時,說了狐假虎威(12:09)

狐假虎威  

出自:戰國策·楚策一

江乙用這個故事來給楚宣王說明一個道理,說明「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胤禛問若曦為何要尋死,若曦打了個比喻: 

遊園驚夢,一覺進夢,想要夢醒卻醒不過來。(19:39)

螢幕快照 2012-04-03 上午12.45.13   

其實沒有出自哪邊,真的要說,就是牡丹亭了吧

明代湯顯祖牡丹亭》一摺。原作統稱《驚夢》,崑曲《牡丹亭》中分為《遊園》與《驚夢》兩摺

真要翻譯,就是突然進到了一個夢境之中,一下子就困在其中,想要讓這個夢醒過來卻又醒不過來

可以跟最後一集的病床上作呼應(30:38):因為有些人對於張曉回到過去這件事,解釋為若曦其實是張曉的前世,所以他只是在車禍昏迷時,夢見前世的記憶

病醒   


胤禛告訴若曦:

既來之,則安之(19:52)

既來之則安之  

出自:「論語」季氏篇第十六第一節

原來的意思是:既然叫了他們來,便要安頓他們。現今的意思則是「事情既然發生了,雖然有少許不滿意的地方,不過算了罷。

其實整部片看完,你會發現,每當若曦需要點人生建議時,胤禛就會突然從他身邊出現。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


後來胤禛還說:木強則折(20:00)

螢幕快照 2012-04-03 上午12.51.45   

出自:「老子」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翻譯:

人活著的時候身體柔弱靈動,死了以後身體就變得頑固僵硬;草木生長的時候枝幹柔嫩,死了以後就變得枯槁。

所以,頑固強硬是速死之道,柔弱靈動是生長之道。因此,國家軍兵過強就會走向滅亡,樹枝過硬就會遭致摧折。

頑固強硬處於劣勢,柔弱靈動處於優勢。 

意指勿爭強好勝,鋒芒畢露則樹大招風,自然易折;曖曖內含光,如風吹則草偃,自然易存。 


後來若曦好像還是聽不太懂,胤禛索性不理他了,拋下一句話:對牛彈琴(20:05)

螢幕快照 2012-04-03 上午12.56.02  

出自:

東漢末時,有個學者牟融,對佛學有研究。

一次他向幾個儒家學者宣講佛義。儒家學者們不理解,牟融不用佛經的內容來回答他們的問題,而是用《詩經》、《尚書》中的東西。

牟融講了個故事:“從前有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一天,他對著一頭正在吃草的牛,彈了首古曲‘清角之操’,牛沒有理會他,仍然自顧吃草。他又談起一首蚊子、牛蠅和小牛歡叫的樂曲,那牛立刻停止了吃草,搖著尾巴,豎起耳朵聽起來。”接著說,

牟融接著說:“我知道你們熟悉儒家經典,所以引用儒家的話和你們談。你們沒有讀過佛經,如果和你們直接談佛經,你們很難明白啊!”

所以“對牛彈琴”形容對於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


回到最先說的緬甸進貢的玉如意(第三集:5:00)

螢幕快照 2012-04-03 上午1.04.07

緬甸是在康熙42年進貢玉如意的。

這邊沒有什麼典故,只是這一幕凸顯出四耶胤禛是一個小心謹慎的人,時時在思考如何應對進退,只有對若曦時好像會稍微表露真情。

當太子要送十爺緬甸玉如意時,在場的幾位阿哥大多知道嚴重性,卻拿不出辦法,太子也沒有台階下,只有四爺最後發聲,點出仁孝之說,簡單造了個台階給太子,說太子只是要讓大家開開眼界而已,化解一場風暴(要不然太子可能得提早被廢了~)。

四爺知道目前的自己不宜爭先,適時稍露智慧但不宜太過。好累的一個人呀。  


若曦有為十阿哥唱了生日歌,胤䄉卻只說麻姑拜壽(11:09) 

螢幕快照 2012-04-03 上午1.07.22  

這是出自於《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菤232引葛鴻《神仙傳》中「王遠」中記載有關麻姑的傳說的。

東漢桓帝時,某年的七月七日,神仙王遠降臨在江蘇吳縣一個名叫蔡經的人家裏。

王遠接見了蔡經一家人後,就派遣使者,請仙女麻姑赴宴。使者傳達了麻姑的意思後,不多久,天上又響起了喧騰的聲音,麻姑下凡了。只見麻姑是個十七、八歲俏美的姑娘;頭頂結了一個警,剩餘的長髮烏溜溜的垂到了腰際,穿著光彩奪目。仙女和王遠寒暄完畢後,各人拿出了攜帶的食物,大多數是水果、乾肉之類。 麻姑說:“自從上次和你見面以後,我親眼見到東海三次變為桑田;不久前,我又去了一趟蓬萊,這地方的水,比昔日召開群仙大會時少了一半,我想,不多久,也會變成陸地吧!”王遠也感歎道:"古代的聖人也曾說過海中會飛揚塵埃這樣的話。" 麻姑也—一地會過蔡家的女眷,忽然間叫住了蔡經的弟媳。 她幾天前才生下孩子,麻姑叫她拿出些米來,然後,把這些米灑在地面,結果,這些米竟變成了一粒粒丹砂。 王遠看到這情形,也把他從天庭帶來的一升美酒,拌了一鬥水後,邀請蔡家同飲。蔡經看到麻姑鳥爪一樣的手指頭,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用那爪來抓背搔癢,一定很舒服。想不到王遠洞察了他的心思,大 聲地喝叱道:"麻姑是神仙,你竟然想用她的手爪搔背,大膽!"說完後,就把蔡經捆綁起來鞭打。大家目睹了蔡經被鞭打的情形,可是卻沒有看到施刑的人。王遠說:"平常人是無福消受我的鞭答的。”

所以麻姑在中國有長壽女神的稱號,相傳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以備蟠桃會上爲西王母祝壽。故舊時爲婦女祝壽多繪麻姑像以贈,稱“麻姑獻壽”。

最容易考證到的麻姑拜壽,是崑曲,這邊倒是有劇本可以給你參考:點我


康熙第一次召見若曦時(37:42),若曦說:

惜秦皇漢武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出自:「毛澤東」泌園春

全文: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翻譯是: 

北方的風光,遙望著、千里被冰雪封凍,萬里都是雪花在飄。

遙望長城內外,只剩下無邊無際白茫茫的一片大地,寬廣的黃河上下,頓時失去了滔滔兇猛的水勢。

山嶺好像銀白色的蟒蛇在飛舞,高原好像蠟白色的巨象在奔馳,一眼望去接連天際,好像它們都想試一試與天比一比誰高。

要等到晴天的時候,才能看紅豔豔的陽光和白皚皚的冰雪交相輝映,顯得特別的美麗輕佻。

江山多麼的嬌媚,引得歷代無數的英雄們競相傾倒。

只可惜秦始皇、漢武帝,略差文學才華,唐太宗、宋太祖,稍遜文治功勞。

一代上天驕寵的兒子成吉思汗,只知道彎弓射大鵰。

這些人物全都過去了,數一數英雄豪傑,還要看今天的各位有志人士們了。

 

當然,若曦在這邊的意思,是指秦始皇到成吉思汗等等的,都比不上現今的康熙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快樂小藥師 的頭像
    快樂小藥師

    快樂小藥師 Im pharmacist nichts glücklich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