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學弟吳宗翰的熱心分享

    刮痧療法作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操作簡單、療效明顯以及無毒副作用,愈來愈受到人們重視。刮痧的源頭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當人們患病時,不經意地用手或者石片在身上按摩、捶擊,有時竟發現疾病得到緩解。時間長了,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砭石療法,其實這就是刮痧與針灸的雛形。

    明代醫學家張鳳逵認為,毒邪是由皮毛、口鼻而入進而阻塞人體經絡與氣血,使氣血不暢。這時可運用刮痧療法在經絡穴位上刮拭,直至刮出皮下出血,通過發汗使汗孔張開,痧毒就這樣被排出體外。 

1. 什麼是痧?

    所謂的「痧」,一方面是指病邪,由於邪氣侵入人體,經脈阻塞、氣血凝滯而產生的各種頭暈頭痛、身熱倦怠、胸口氣悶、四肢乏力、上吐下瀉等症狀。

另一方面是病症的表現,即體表出現的各種紅紫的痧點或痧斑,這些大多是邪氣必組不能外達的表現。

    外邪所導致體內氣血淤積、阻塞,一旦「不通」,病症隨之而來。藉由刮痧可以排毒、去除淤積。

    中醫說: 「不通則痛」。身上一切的病痛,基本上都是因為血液循環的不順暢所造成的。除了血液循環可能受阻外,體內還有許多液體的循環也可能受阻,如淋巴液、細胞外液、組織間液等。

2. 刮痧的功效

(1)鎮痛作用:對各種疼痛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且不用擔心藥品對肝、腎副作用。

(2)活血化瘀、發汗解表:刺激血液循環,從而改善局部的新陳代謝達到祛瘀生新的作用。

(3) 美容排毒:促進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促進皮膚組織細胞的生長,使體內淤積的血液、穢濁之氣得到宣洩,達到祛黑、祛黃的目的。

(4)調整陰陽:根據症狀屬性來調節陰陽的過盛或過衰,恢復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3. 用什麼刮?

    廣泛地說,凡是邊緣圓鈍、質地較硬,不會對皮膚造成意外損傷的物品都可作為刮痧工具。如日常生活中的湯匙、瓷碗邊、梳子背等都是可以就地取材的工具。但是如果要長時間使用或作為治療的工具,還是使用正規的刮痧工具比較好。

    現代主要的刮痧板,一般為長方形,邊緣較為光滑,四角為鈍圓。刮痧板兩長邊,一邊厚,一邊薄。薄的一邊常用於人體較平坦的部位,厚的一邊適合進行保健刮痧,而刮痧板的角適合用於人體凹陷部位刮拭。

根據刮痧板的材質,可分為不同類別的刮痧板。中醫學認為,犀牛角或牛角最好(牛角味辛、鹹、寒。中醫認為,辛可發散行氣,鹹可軟堅潤下,寒可清熱解毒),玉、石次之,瓷片亦可,塑料不宜。

 

左圖為敝人買的牛角刮痧板

  

    刮痧時需要有潤滑劑作為介質,明清以前刮痧常用的介質是香油、食用油、酒、豬脂或藥汁等。而現在比較常用的有:

(1)  冬青膏:用於一切跌打損傷的腫脹、疼痛以及陳舊性損傷。

(2)  活血化瘀劑或刮痧油:主成分是當歸、川芎、赤芍、紅花、乳香等。有活血化瘀、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用於寒性病症、痛症的治療。

(3)  白酒:可用於損傷疼痛、腰膝痠軟,併有降溫的功效。

(4)  麻油:多用於久病勞損、年老體弱者以及嬰兒等

(5)  薄荷水:多用於發熱與局部腫脹

 

4. 刮痧的禁忌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刮痧,有些體質較弱或體質敏感的人,如久病年老的人、極度虛弱的人、極度消瘦的人以及很小的嬰兒。

    在中醫的觀念裡面,感冒或者體質虛弱的人,不適合接受按摩或者刮痧。因為從事這些治療行為會將體內的「氣」下行或者外放,導致本來已經體弱氣虛的人更加嚴重。

  另外,老人、小孩皮膚比較脆弱,刮痧時力道要儘量放輕,或者先在皮膚上鋪一層棉布後再刮,減少刮痧器材直接磨擦皮膚,造成皮膚傷害。

  年老體弱、皮膚過敏、有心血管疾病、白血病、過敏性紫斑症、血小板減少症、癌症、皮膚炎,或皮膚上有傷口、疤痕的人,都不適合刮痧。此外,懷孕婦女和女性在每個月的生理期間,也要避免刮下腹部、三陰交、合谷等穴位。

 

5. 刮痧後的反應(痧象)

刮痧後,對於局部皮膚有微熱感、出現顏色不同、形狀不一的「痧象」等反應不必驚慌,這些是正常現象。但遇到以下不正常反應則要進行即時的處理。

(1)  刮痧後24小時內有短時間疲勞反應、全身低熱。可能原因為體質虛弱者,加上刮痧時間過長、力度過重。適當休息即可恢復。

(2)  刮痧部位皮膚出現腫脹、灼熱等不適感,兩天後還未消退。可能原因為刮痧時間太長、力道太強。可以在24小時後做局部的熱敷。

(3)  出現頭暈不炫、臉色蒼白、四肢發冷、神智不清,稱為「暈刮」。可能原因為患者過度緊張或於空腹、過度疲勞的情況下進行刮痧。處理方式為即時停止刮痧並給予溫開水或溫糖水,用刮痧板按壓人中、耳垂、百會穴、足三里穴、內關穴或湧泉穴(可以選擇一到兩種穴位,以刺激方式幫助患者甦醒)。

 

6. 刮的部位

   先為大家介紹最常用到的刮痧位置:背部與肩頸部。

主治:頸椎病、肩頸痠痛、腰酸背痛、肝膽疾病。便秘腹瀉等泌尿道疾病。

 

如圖所示:為足太陽膀胱經

  

圖片版權原文地址:http://www.jibingnet.com/picture/jingluotu/12539.asp

 

頸背部刮痧的部位

(1)「督脈」,也就是龍骨,由頸部後正中線直至會陰穴。刮拭時由上而下用力輕柔。

(2)「足太陽膀胱經」,也就是龍骨旁開1.5寸的主脈以及旁開3寸的支脈。

刮拭時先刮主脈一氣呵成,由上而下中間不停留。支脈則是沿肋骨方向由內往外刮出。

簡單來說就是,頸三條加背三條以及沿肋骨的膀胱經支脈來作刮痧的動作。

 

但是在找尋經絡之前,首先你必須學會身體的穴位的簡單取法:

我們以最簡單的「骨度法」作為取穴的方法,骨度法是將中國古代的成人標準身高定為七尺五寸以此去區分各部位長度。

例如:手的長度為8.5寸

您的拇指寬度(取最長的指關節部分)即是您的"ㄧ寸"

食指中指無名指三指並攏的寬度(前端關節部分)即是您的"二寸"

食指到小指並攏的寬度(取中端關節部分)即是您的"三寸"也稱為"ㄧ夫"

 

因為每個人的身長都不ㄧ樣,

若是身材比較高大或者身材龐大的人的一寸會比正常人大一些,故無法用固定的長度來作標準。所以以個人的手指寬度來做為取穴的基準時,需稍衡量一下患者的身材。

 

其實包括針灸或者電視上的一些磁力貼廣告的磁力貼,其針灸與黏貼的位置也都是足太陽膀胱經上的穴位:大腸俞、氣海俞、腎俞等穴位。

 

7.刮痧手法

要刮痧前首先要學會正確的持板方法。將刮痧板長邊橫靠在手心,大拇指以及其他四個手指分別握住刮痧板的兩邊,刮痧時用手掌心的部位向下按壓。

   

 

(1)  面刮法:首先介紹最常用的面刮法,手持刮痧板向刮拭方向傾斜45度左右,依據需要將刮痧板的1/2或全部的長邊接觸皮膚,自上而下或從內而外均勻地朝同一直線刮拭。

  

註:由於敝人無法刮到自己的背部,所以用腿部做示範

(2)  角刮法:使用刮痧板角部,在穴位處與經絡處,自上而下刮拭。刮痧面與皮膚呈45度,適用於肩部、胸部等部位或穴位的刮痧。刮拭時不宜用力過猛。

   

(3)  厲刮法:刮痧板角度永刮拭部位呈現90度,刮痧板始終不離皮膚,並施以必要的壓力,作短箋格前後或左右的穴道按摩。主要用於頭部穴位。

   

8. 多久刮一次?

    刮痧沒有時間、空間限制,但不要太頻繁,原則上大約 5 天刮一次就好,不要沒事天天刮。。

    刮痧時,要選空氣清新、通風、涼爽的場所,千萬不要在密不通風的封閉空間裡刮痧。

    刮完痧後,喝一杯熱水,不但可以補充刮痧過程中消耗的水份,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身體代謝廢物。為了避免風寒之邪,避免直接吹風,並且必須待毛細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方可洗澡,一般約3個小時左右。

 

參考資料:

  1. 1.    圖解刮痧治百病 李健
  2. 2.    簡易刮痧消除病痛 健康養生堂編委會
  3. 3.    臨床取穴圖譜  陳德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中醫 刮痧
    全站熱搜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