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ㄧ歲多的腦性麻痺幼兒,以自存的臍帶血治療自己的腦性痲痺症,此案例為生技醫療注入無比的信心。臍帶血從何而來?臍帶血為何有此功效?使用臍帶血治療有何風險呢?
在歷經辛苦的生產過程後,產婦會自體內排出重約450公克,形狀似煎餅的組織¾胎盤。母體藉由胎盤與臍帶,將氣體及營養交換給胎兒,以孕育胎兒成長。一般而言,胎盤及臍帶中約含有80-90毫升的臍帶血,其中富含造血幹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是所有血液細胞的前身,從對抗感染的白血球,攜帶氧氣的紅血球,到受傷時促進凝血的血小板等,都來自造血幹細胞的分化。
將臍帶血所含的幹細胞與成人骨髓的幹細胞相比,臍帶血的幹細胞不但免疫性質不同、耐受性強,其細胞生長分化的能力也較強,且人類白血球抗原(HLA)配對成功的機率遠高於骨髓幹細胞,因此,儲存臍帶血極可能成為理想的造血幹細胞來源。
為了將來使用時還能保有細胞活性,超低溫液態氮保存便成了儲存臍帶血的最佳選擇,因為在此條件下,細胞將猶如冬眠般,停止一切生理活動。目前臍帶血的保存方式,類似於細胞實驗室進行的細胞冷凍保存,其過程是將細胞加入抗凍劑,以避免細胞在降溫過程中產生過大的冰晶,造成細胞死亡,接著序列降溫,達到最後液態氮的保存溫度-196℃後,置於液態氮中保存。
目前臨床上臍帶血移植可分為自體及異體使用二種類型,通常在自體使用方面安全較無疑慮。而在異體使用方面,如果一開始收集臍帶血時,在傳染病篩檢方面做得完善,且操作過程也沒有發生污染,則臍帶血移植受到感染的機會相對較低。但就臍帶血細胞本身而言,也不是毫無風險的。如果臍帶血中的幹細胞帶有基因缺陷,且此缺陷須經過漫長歲月後才會顯現,則可能導致接受臍帶血移植者,日後亦產生基因病變。因此使用臍帶血並非絕對安全,必須加強傳染病及遺傳疾病相關基因的篩檢管控,並於保存及移植過程中小心謹慎,避免將外來污染導入,對接受者才有保障。目前衛生署已著手制訂人體器官保存庫的管理措施,未來管理辦法正式公告後,將對臍帶血的保存提供更好的管理依據,降低臍帶血的使用風險。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