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蜜蜂會螫人,可是媒體又報導「黃蜂」、「虎頭蜂」螫傷人,這些「蜂」有甚麼不一樣呢?

蜜蜂好幾種 虎頭蜂最悍

中文的「蜂」在英文裡分成兩種昆蟲,一種是"bee",此種蜂的代表就是蜜蜂,蜜蜂吃素,以花蜜、花粉進食,另一種是「wasp」,翻譯為「胡蜂」或「黃蜂」,胡蜂種類甚多,其中赫赫有名的一種為虎頭蜂,虎頭蜂會捕捉昆蟲進食,除了吃蜜還吃葷。

另外,英文稱大型胡蜂為「hornet」,譯為「大黃蜂」,虎頭蜂即屬「hornet」。虎頭蜂比蜜蜂體型大,也比蜜蜂兇悍,攻擊性更強,能螫人致死,讓人聞之色變(圖一)。 
hornet-2.jpg 

將蜂分成兩大類是老外的觀念,可是依中文的用法,無論蜜蜂或虎頭蜂統統都是「蜂」。這兩種中外不同的觀念把國人搞混了,於是國人常將「蜂螫」翻譯為「bee sting」,其實這樣寫只有在被蜜蜂螫到時才對,被胡蜂螫時,要翻成「wasp sting」才正確,如果是虎頭蜂螫,可寫「hornet sting」,不懂的醫師往 往把病歷寫錯了。
Wasp:

wasp.jpg 


蜜蜂有倒鉤 螫針很難搞

蜜蜂螫針有倒鉤,螫人後無法拔出,在蜜蜂掙扎時,螫針與毒囊從蜜蜂的腹部撕離,留在被螫的人身上(圖二),蜜蜂也因此受傷過重死去。被蜜蜂螫後,由於螫針連著毒囊,必須馬上除去留在皮膚上的螫針,否則螫針會繼續注入更多的毒液。

倒勾

一般傳統的建議為,以指甲、刀子、信用卡等 順著皮膚表面刮去螫針,不能用手指捏的方式來拔除螫針,以防更多的毒液注入皮膚內。但目前有人提出反駁,認為越快拔掉螫針對病人越有利,除去螫針的時間越早,注入的毒液越少,用工具還是用手結果都一樣,找工具反倒浪費時間,而且工具還可能把螫針弄斷於皮膚內。

惹到虎頭蜂 腫好幾個包

虎頭蜂的螫針無倒鉤,可以重複使用,一螫再螫。一個人能被同一隻虎頭蜂螫好幾個包,而 且螫的傷口找不到螫針。

遭蜂螫的病人最關心的問題為:「我會怎麼樣?」這要從蜂類螫人的目的在嚇阻人類侵犯蜂巢,以及受害者有無對蜂毒過敏來討論。既然是「嚇阻」,所以蜂毒的主要作用為讓人類被螫的地方劇痛或腫脹發炎,而非殺死受害者,這種痛苦的教訓讓受害者以後不敢隨便去招惹蜂類,更不用說去碰蜂王所在的蜂巢了,於是蜂王得以安心地繁衍子孫。

腫脹 

蜂螫不會死 皮肉痛難免

留下活口顯然對蜂類更划算,因為活著的受害者不僅學到乖,還會四處把經驗傳授出去,促使更多人遠離蜂巢,這種「一石兩鳥」的伎倆一旦受害者死掉就沒了。所以遭到為數不多的蜂螫傷時,大家不用驚慌,這種情況對沒有蜂毒過敏的絕大多數人不會有事,光這幾隻蜂的毒液量不足以殺死一個人,不過皮肉痛是免不了的。

五百隻蜂毒 可能要人命

但蜂巢的安全受到立即威脅,情況危急,或是人們動作不當,引起蜂群誤會時,蜂群的戰略就不是嚇阻,而是即刻殲滅敵人,只見所有的兵力傾巢而出,狠命攻擊入侵者。遭受蜂群圍攻的受害者性命堪憂,因為500隻蜂以上的毒液量足以毒死一個人,所以人被500隻以上的蜂螫到都可能身亡。

蜂毒過敏者 也許會休克

蜂毒也是一種過敏原,體質特殊的人會過敏。對蜂毒過敏的人一旦再被蜂螫到,可能是大災難,過敏反應輕時只有皮膚腫脹劇癢,重則出現全身性症狀如蕁麻疹、呼吸困難、暈眩,甚至過敏性休克。一般人被一隻蜂螫到頂多皮肉受苦而已,可是對蜂毒過敏的人可能被一隻蜂螫到後,就因過敏反應太強烈而休克喪命。



【2007/08/18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快樂小藥師 的頭像
    快樂小藥師

    快樂小藥師 Im pharmacist nichts glücklich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