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普及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比以前更加關注,並且會主動尋找有關營養健康的資訊,藉以預防減輕病痛。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健康食品多如牛毛,傳銷公司每每過度渲染,電視購物又充斥著花言巧語,我們怎麼知道哪些是正確有益的,哪些是騙人危險的呢?我們怎樣才能避免上當呢?
一、篩選健康資訊原則
要去蕪存菁避免上當,遵循下面幾點方針,就可大致不差了。
1.新聞的可信度
可信度高的健康文章或是醫藥專刊是經過專家評審的,檢視是否研究方法有問題或結論有偏見。文章送到專家手中審閱時是沒有作者姓名的。這一類的刊物很多,例如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The Lancet及British medicine journal等。
許多政府機構和非營業團體的出版物也是很好的訊息來源,也都是經過專家評審的。例如美國的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等。
如果訊息來自對某種產品有經濟利害關係的個人或者商業團體,你就得當心了。以上也包括所有的廣告。
2.訊息的日期
注意研究或研究調查是在哪一年做的?何時評審的?是否過於陳舊?科學注重證據,在資訊傳播迅速的今日,隨時都會有新證據發表,有時剛發表的研究結果很快就會被更新的研究結果所質疑。但是太過新的資料也不見得可靠,一般是以~5年左右的研究為基準,而且相關主題要比較多人研究的,單純只有一篇並不足以作為認定的參考。
3.有無驚人之語?
如文章中充滿了驚人之語,例如:新突破、奇蹟等詞句,你應該開始警覺。真正的突破和奇蹟是很少的,多半是可能有效或還值得進一步研究而已。
4.是否為江湖郎中或推薦不適當的專家?
是否推銷一種萬靈仙丹,可治百病,包君滿意?並舉出很多不明或是影星等見證人,說藥到病除?還會宣稱為傳統醫學所未能及之家傳秘方?
另外一種是將推薦人的頭銜大肆渲染,明明只是一間普通醫院的醫生或是一般診所醫生或某學科博士,甚至是物理學或文學博士跟醫藥營養一點關係也沒有,並沒有做過臨床研究及發表有名著作,卻常常利用「權威」、「地區知名」、「首席」、「享譽國際」等名詞作為誇飾、或是舉出某某博士得到很多與營養、藥學及醫學無關的獎項,如此均有可能是詐欺的行為。
5.研究費用來自何處?
如果是政府機構、國際藥廠或是學術教學機構,可信度比較高,若是食品加工廠出資研究的結果是很可能有問題的。
6.聲稱某種營養補充品或食品可以醫療不治之症!
如屬不治之症,必是世界各國專家竭盡所能而尚未發現醫療方法者,焉有未見醫學雜誌之理!
7.聲稱已獲FDA批准合格或依照USP規範製造
如果是非國際性藥廠或食品加工廠出資研究的結果是很可能有問題的。如果聲稱某營養補充品或加工食品已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合格云云,這是一派胡言。
美國FDA只管制藥品。對營養補劑和食品只要不含過量老鼠屎、昆蟲肢體和金屬碎渣、或沒有毒物污染即可。
8. 是否為誠信可靠的公司?
光是產品好,並不代表可以安心使用,如果公司公司的誠信不足或是銷售人員行為不檢,還是可能破財傷身,要檢視公司的誠信,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 注意公司是否名不見經傳
² 現在資訊很發達,除了可以詢問身邊的親朋好友,也可以詢問醫院或是社區裡面的藥師,甚至可以在Google及yahoo裡面搜尋,公司不一定要有網站,但是如果真的是優質產品,網頁上一定會有相關資料。
2. 網頁描述是否不清不楚,避重就輕
² 網路銷售已經是新時代的趨勢,因此很多與產品相關的資訊都會在網頁上呈現,但是如果網頁上面對產品的描述避重就輕,模糊其詞,就是一種不誠懇的行為,可能等妳收到產品之後,上面會出現各式誇大不實的宣傳說明。
3. 產品售價不明,交易方式也隻字未提
² 開放式價格是讓消費者安心的一種作法,如果售價不肯公開,或是用盡其他方式讓售價不透明,而產生多種價差,如此就會讓很多有心人從中獲取暴利,進而傷害消費者的權利。
4. 公司及公司負責人常常在新聞出現
² 常常出現有分成好事和壞事兩種,優良行為常被表揚,表示公司名符其實,不過俗語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經常上報的多半不是好事。
5. 公司客服專線常常打不通或是常常需要找客服專員
² 客服專線打不通,除了客服資源不良以外,就是其實根本沒有客服,產品一定會有比例上的瑕疵,目前也不會有信譽良好的公司跟消費者保證良率為100%,所以求助客服是現代公司的基本服務,如果連客服都求助困難,表示公司可能營運不佳。另外如果常常因為產品問題求助客服人員,表示生產線良率過低,也不是好現象。
二、小心網上健康訊息!
現今網路發達的社會裡,很多人都會利用網路來查詢欲得到的醫療資訊,例如可以利用奇摩知識或是百度等平台,但是這類\類的知識很有可能被有心人滲透,而出現廣告或是偏跛之言。
以下介紹幾種判斷方式,讓你在看網路文章時,可以辨識其來源的可靠性。
1.作者是誰?
作者是否有合適的資格供給健康資訊?有博士頭銜的人不一定能正確地供給營養資訊,更何況是真博士還是野雞大學的付費博士也不得而知,網上的作者必須說明自己的資歷。當然也有不法之徒造假資歷,不可全信。
2.目的為何?
要注意這個網站的目的,是不是想賣什麼產品,或者服務項目。事實上,多半的營養網站是由賣營養補劑的公司所經營,有些運動健康的網站則是由健身中心所提供,並且販賣很多過高的蛋白質或是過量肌醇類的產品。
3.是否過時?
負責的網站要說明最近一次更新的日期,供讀者參考。
4.是否科學?
這一點恐怕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難判斷的。一些常識可以看出一個研究的結論是否合理、是否可信。例如受試者是動物還是人?是實驗室的試驗還是以大量人口為依據的找尋相關性的研究?受試者數目多少?文章末尾引證多種高信譽的學報也是一個保證。
欺騙層出不窮,中外皆然
現在市面上最常見騙人的產品是針對關節炎、肥胖和癌症患者的廣告。此外,有虛榮心的族群也是他們推銷的對象。例如販賣可以隆乳、壯大陰莖、避免皮膚起皺紋而毋需動手術之類的特效產品,純屬天方夜譚。
這種欺騙詐術層出不窮,利之所在,中外一理。只是嚴重程度不一而已。所以除了我們儘量督促政府管制食品藥物外,自己更要提高警覺,避免受騙。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