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紅梅,如果你買台灣版的步步驚心原聲帶,是沒有這首歌的,就欣賞一下吧。

上一次有講到後宮是有分等級的,除了陪侍人員數不同以外,連供餐都不一樣,這是在紫禁城有提供的資料:

後宮待遇

豬肉12斤.....這是在餵豬嗎?可能因為等級高的後宮要養的陪侍人員也多,所以份量自然就大,不然以一個沒什麼在運動的女生來說,一天12斤豬肉會嚇死人的。


為了解除糧災,雍正改良稻榖品種,頗有成效,讓康熙甚是高興,提議雍正回來掌管國事,但是雍正拒絕了

晨興理荒穢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出自:魏晉南北朝.陶潛.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翻譯:在南山種豆,野草很多,豆苗稀少。早上起來清除雜草,月亮升起才背著鋤頭回家。山路狹窄,兩邊的草木很高,黃昏的露水弄濕了我的衣服。 衣服弄濕了不值得可惜,只要不違背自己的願望。


浣衣局不僅環境惡劣,裡面的人也是心胸狹窄,說話也挺酸的

落毛鳳凰   

落毛鳳凰不如雞,出自三國演義中的一段:

諸葛亮出使東吳遊說吳蜀聯合抗曹之事。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智,總想找藉口殺他,在一次宴會上,周瑜故意對諸葛亮說:“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詩你來對,對的出有賞,對不出以殺頭問罪如何?”諸葛亮從容笑到:“軍中無戲言,請都督說。”周瑜大喜,開口便道:“有水便是溪,無水也是奚,去掉溪邊水,加鳥便是雞。得志貓兒勝過虎,落坡鳳凰不如雞。”諸葛亮聽罷,隨口便道:“有木便是棋,無木也是其,去掉棋邊木,加欠便是欺。龍遊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周瑜聽了大怒,但礙於有言在先,不便發作,便又出一句:“有手便是扭,無手便是醜,去掉扭邊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長得醜,百里難挑一個醜。” 諸葛亮聽了知道這話是在嘲笑自己的夫人黃阿醜長得醜,便立即應道:“有木也是橋,無木也是喬,去掉橋邊木,加女便是嬌。江中吳女大小喬,曹操銅雀鎖二嬌。”周瑜知道這話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怒髮衝冠,幾次都想發作。劍拔弩張之時,魯肅在一邊和了句:“有木也是槽,無木也是曹,去掉槽邊木,加米便是糟,當今之計在破曹,龍虎相鬥豈不糟! ”詩罷眾人一齊喝彩。


康熙55年10月,策旺阿拉布坦侵入哈密,西藏那邊也開始蠢蠢欲動,康熙特命14阿哥為大將軍王,讓他去平定亂象,言談中,14阿哥和10阿哥也藉機替若曦說好話,

說好話   

(懷念若曦茶樓了吧~~)

只是康熙還是狠心讓玉檀當領班女官。


李德全雖然特地追出來求雍正替若曦求情,但是雍正小心謹慎,怕李德全是皇帝派來探口風的,所以還是回絕了。

但終究心有不捨,所以還是藉機來看了

擁抱   


回到宿舍,那些宮女也太不長眼了,白目還有更白目,竟然把髮簪摔斷了

斷髮簪   

幸好他們即時悔悟,沒有摔鼻咽壺,不然雍正要是知道,抄家三次可能都不夠死。


幸好若曦已經是37歲左右的人了,也知道維持和諧,所以對他們曉以大義

百足之蟲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出自三國魏·曹冏《六代論》:“百足之蟲,至死不僵,以扶之者眾也。”

百足:蟲名,又名馬陸或馬蚿,有十二環節,切斷後仍能蠕動。比喻勢家豪族,雖已衰敗,但因勢力大,基礎厚,還不致完全破產。


過幾天10阿哥和14阿哥也來了,除了要告訴若曦可能要去西北打仗(康熙57年10月)之外,也要請若曦帶封信給八爺和姐姐若蘭

餞行   

雞鳴狗盜出自《史記》孟嘗君傳:孟嘗君入秦,秦昭王因而欲殺之;孟嘗君有客能為狗盜者,乃夜為狗入秦宮,盜孟嘗君所獻昭王之白狐裘,以獻昭王幸姬,姬為言于昭王,孟嘗君乃得脫;即馳去,夜半至函谷關。秦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有能為雞鳴者,一鳴而雞盡鳴,遂發傳出。

比喻學雞鳴叫, 裝狗竊物,就是說沒有大才能,只會旁門左道,投機取巧的人。

故事是這樣的:

戰國時期,齊國貴族孟嘗君有很多門客。有一次,孟嘗君到秦國作客,但被秦王軟禁了。孟嘗君送禮給秦王寵愛的燕姬,希望她幫自己求情。燕姬向他要狐皮裘(音求),但唯一的狐皮裘已經送給秦王了。他的一位門客說:「我扮狗去偷狐皮裘,獻給燕姬。」孟嘗君同意了。晚上,那人真的從狗洞爬進秦宮,學狗叫騙過守衛,偷出狐皮裘然後獻給燕姬。有燕姬的進言,秦王答應放孟嘗君走。他怕秦王會反悔,連夜帶人趕快逃走。來到城門,天沒有亮。按照秦國的規定,雞啼才能開門。這時,他的一個門客就學起雞啼,引起附近的公雞都叫起來。秦國士兵聽見了,就按規定把城門打開,放他們出城。孟嘗君憑著這些門客的幫助,得以逃出秦國。這就是『雞鳴狗盜』的來源。 

若曦為免姐姐擔憂,寫了封信給姐姐

妙色王  

若曦寫的是妙色王求法偈

從喜生憂患,從喜生怖畏;離喜無憂患,何處有怖畏?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是故莫愛著,愛別離為苦;若無愛與憎,彼即無羈縛。

意思是:從驚喜生出了擔心憂患,從歡喜生出了害怕畏懼,沒了歡喜就没有了擔心憂患,又怎會有害怕畏懼呢?從愛裡生出了擔心憂患,從愛裡生出了害怕畏懼,沒了愛就没有了擔心憂患,又怎會有害怕畏懼呢?所以不要愛了,愛了,離別的時候苦,如果沒有愛恨糾結,從此沒有牽絆和束縛。 


14阿哥打了多場勝仗回來看看若曦,順便跟若曦說他向康熙要求賜婚三次的事情,第三次康熙雖然沒有正面答應(可能也是顧及若曦,其實康熙還是很在乎若曦的),不過康熙倒是給了14阿哥一樣好東西。14阿哥也跟若曦說:如果你有需要,想離開這裡,隨時可以來找我:

14求婚 

想知道的可以直接跳到後面:跟我一起再看一次步步驚心吧-10 


康熙61年,康熙已經剩不到多少時間了,歷史記載,康熙死於11月13日

補一下中間發生的事情:

康熙56年皇太后過世,剛好皇輿全覽圖的木刻版也問世。

西藏部分,其實早在康熙29年時,就已經在對準噶爾和噶爾丹平定時征討過西藏,康熙35年第五氏達賴喇嘛過世,康熙36年舉行坐床儀式,倉央嘉措正式成為第六世達賴。不過康熙41年時,因為倉央嘉措生性浪漫,所以還俗,第六氏達賴喇嘛換成第悉桑結嘉措,康熙45年(1706年)6月28日,拉藏汗殺桑結嘉措後,更與康熙皇帝決定同時廢黜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然而,當拉薩汗的部隊炮轟哲蚌寺時,為阻止喇嘛們的慘重傷亡,倉央嘉措選擇自願受縛。之後,押解至北京。按官方資料記載,倉央嘉措於同年11月15日北上途中死於青海湖附近公噶瑙爾。之後康熙57年至康熙59年間派大軍入藏,擊敗了佔據西藏北部的準噶爾軍隊。冊封班禪額爾德尼,任命西藏政務官員。


回到主軸,康熙最後的日子因為感染風寒,加上之前曾有傳言中風過,所以身體不好連帶食慾不佳,此時李德全貼心的叫若曦回來準備糕點。

要抓住一個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皇帝果然一吃便知道是若曦的手藝,遂叫人傳她回來,若曦也算是離開浣衣局了。

叫他來見朕  


康熙對於雍正的信任與日俱增,還特意叫雍正去天壇祭拜,這一點是符合歷史記載的,確實皇帝派去祭天的人選,多半都是儲君或是將來要給他繼承皇位的人,

不過在步步驚心裡面,還是把雍正即位的事情,選擇了竄改聖旨的版本。

歷史上對於雍正即位的事情,有諸多猜測,有人說他下毒,有人說他改聖旨,坊間一直流傳,康熙臨終前立下的遺詔,曾被人由「傳位十四子」篡改為「傳位于四子」,此事因而成了滿清王朝的一宗奪嫡疑案。不過遺詔原文已正式曝光,當中關鍵之句是:「朕亦欣然安逝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廿七日釋服布告中外咸使聞知」。依此為據,與傳聞「傳位十四子」的說法明顯大有出入,雍正並未奪嫡,他繼承大統是出於康熙皇帝旨意,並無添加兩筆,將「十」變「于」。 

再者康熙傳位遺詔上,用漢、滿、蒙三種文字書寫的,除非雍正真的布局精密,不然實在無法三種版本一起更改,至於真相如何,可能也只有雍正自己或當時在場的人清楚了。

但是後期康熙確實都是由雍正隨侍在右,加上雍正本身就懂謀略,擅長政務,所以深得康熙器重,戲中也有演到,雍正解決了康熙一直煩惱的饑荒,也許也是因素之一。從任人角度來看,雍正確實也比14阿哥穩重許多,若是要從雍正和胤禵兩者之間擇一治國,康熙應該也會選擇雍正。


只可惜雍正的即位讓其他兄弟不滿是真的,但是雍正是一個很會顧全大局的人,所以初期還是讓八爺掌理工部,一來是國家易主,一時需要人才,二來是也可以暫時安定八爺黨的人心,減少反對聲浪。

從頤和園回到紫禁城的若曦,馬上就被安排到養心門居住, 13阿哥獲得釋放,玉檀被放出宮。不過若曦卻執意要玉檀留了下來。

闊別10年的聚餐,卻是如此生疏,更何況接受皇帝的夾菜

皇帝夾菜  


太醫再次診治,卻給了雍正一個沉痛的消息:

十年  

若曦因為長年憂慮,加上之前在浣衣局受苦五年多,應該已經染上了嚴重的風濕,身體已經孱弱。 那句:下去開方子吧,都聽的見心碎的聲音。(不得不說吳奇隆真的演繹的很好)

此時雍正除了自責還是自責。


清朝此時最為煩惱的就是官員貪汙,結黨營私,導致國庫虧空,雍正也為了帳目紊亂煩心,但其實是因為自古以來的記帳方式不良所導致的。

單式記帳法  

本人對於會計學非常之不熟,所以只好從網路上找點資料給大家看看,所謂單式記帳法,指的是

發生一項經濟業務或資金變動時,只反映一個主要方面的記帳方法。在這種記帳法下,一般只設一本現金流水帳和一本往來分戶(分類)帳;一筆經濟業務基本上只在一個會計帳戶中進行登記。有關現金收支業務只在現金流水帳上登記一筆,涉及到往來結算業務,再在往來分戶帳上登記一筆;與現金和往來無關的業務,就不再設帳登記。到一定時期進行一次財產物資盤點。根據兩本帳的記錄和財產物資盤點的結果來計算經營成果。

單式記帳法的經濟業務處理辦法和經營成果計算表,舉例如下:①業務處理:企業以現金購進原材料,付款100元,只在現金流水帳中記購入原材料付款100元,而不再記原材料的收進;企業賒銷產品款20元,只在“往來”帳戶中記賒銷某企業貨款20元,而不再記產品的銷售收入。②經營成果計算表如下表所示: 

單式記帳  

單式記帳法沒有完整的帳簿和科目,各帳簿大都是孤立的,記帳時不發生直接聯系(即帳戶之間沒有對應關系),沒有完整的帳簿系統,缺乏資金占用與資金來源的平衡關系,不便于揭示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是一種不完整的記帳方法。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它逐漸被復式記帳方法代替。但單式記帳法比較簡明、易學易懂,小手工業、小店鋪和個體經濟都樂于采用。中國原來采用的上收下付的中式帳簿,即屬這一類。目前的記帳農戶,其家庭經營收支帳大都采用單式收付記帳法。鄉鎮企業中的個體企業等,規模不大,也可采用單式記帳法。但是對於一個國家的收支來說,就顯的不夠完善了。

相較於單式記帳法的,是複式記帳法:
複式記賬法是從單式記賬法發展而來的高級記賬方法。它要求對經濟業務及其引起的資金變化,全面地、相互聯系地從來龍去脈兩方面同時記錄,以反映資金變化的全貌。
現代複式簿記系統是由義大利數學家盧卡·帕西奧利,在他的《Summa de arithmetica, geometrica, proportioni et proportionalità》(1494年於威尼斯)一書中最早制定。前提是商業(或其他組織)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在帳戶中被很好地記錄。每個帳戶記錄了某一方面業務貨幣價值變化的「歷史」。
該系統之所以稱為複式簿記,是因為每筆交易都至少記錄在兩個不同的賬戶當中。每筆交易的結果至少被記錄在一個借方和一個貸方的賬戶,且該筆交易的借貸雙方總額相等。
複式記帳法   

不過既然雍正沒叫若曦幫忙,那就沒有辦法了。(不然就算用初級會計學應該也可以輕易應付吧)

因為你是我的女人  

雖然雍正這樣說讓人很感動,不過站在現代人的立場,男性有時候不要太大男人,偶爾讓女人幫你一下忙,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難得睡了個好覺,起床時又是難分難捨

從別後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勤把銀燭照,相逢猶恐是夢中。

出處:晏幾道 鷓鴣天

彩袖殷勤捧玉鐘,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翻譯:你穿起彩衣,很情深地捧起玉杯,想當年即使喝醉,臉頰燒紅,你也是甘願的。連月兒也被你的舞姿吸引到楊柳樓中,歌聲則透過桃花扇底,散入風裏。自從一別以後,時常想望能再相見。幾次做夢也和你同在一起。今夜我舉起銀製的燈盞照了又照,怕又只是在夢中相逢而已。


雍正很體貼的讓若曦多睡一會,自己就上朝去了。

多睡一會   

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時,相當於北京時間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時就會在午門外等候,即北京時間03:00時至05:00。
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並不是像電視連續劇那樣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這幾代英主卻是天天坐朝,血汗朝廷呀........


只是對於雍正即位一事,德妃始終無法諒解,在這部戲中,德妃極為偏袒14阿哥,應該也是要塑造與雍正感情不合的形象。

雍正為避免夜長夢多,只好忍痛將李德全賜死,李德全不愧是受過嚴謹訓練的總管,儘管明知自己要被賜毒酒,也是給雍正臺階下,算是一代忠心耿耿的太監了,尤其最後的那句話,也算是求仁得仁了。

求仁得仁

不過觀眾也不用替他太難過,因為歷史上並沒有李德全這個人。 


14阿哥回來奔喪,卻一整個不甩雍正,這是說也奇怪,一回京都沒問緣由,就直接反對雍正即位,感覺有點不合情理。

除大將軍   

雍正是恩仇必報的人,所以馬上就削去大將軍王的爵位,另命年羹堯為輔遠大將軍。


 綠蕪為了不讓13阿哥為難,選擇了自盡,這件事一直到最後雍正和若曦都沒有讓13阿哥知道。

看著這一切卻又無力阻止的若曦著實心痛,面對13爺的痛苦,若曦只好掰一個故事來安慰他。哪知,這個故事卻意外是真的。

明史案  

康熙年間曾經有兩次文字獄,一次是明史案,另一次是戴名世《南山集》案。

康熙二年的「明史案」,起因於浙江烏程(今湖州)南潯鎮富盲人莊廷鑨,想學習歷史上同為盲人的左丘明(《左傳》),著寫一部史書。因為自己所知不多,便買到了明代天啟大學士朱國禎的明史遺稿,自己延攬了江南一代的有志之士加以增補定名為《明史輯略》,惟書中仍奉尊明朝年號,也就是不承認清朝的正統,加以內容屢屢觸犯清朝的禁忌,,並於順治年間刊行。後來歸安知縣吳之榮告發此事,越鬧越大,終於在康熙二年定讞,上至作書者,下至刻書工一律獲罪,牽連非常多人。


這邊若曦提到了凌遲,之前太子案大家應該也看過用鐵棒加熱燙人(第18集30:08)的。

凌遲   

烙刑  

還有被五馬分屍的阿靈阿(其實阿靈阿在康熙55年就死了)

五馬分屍  

加上平常常見的杖責,還有之後玉檀被活生生蒸掉的(第30集28:57),這些都是中國自古以來的酷刑

玉檀被蒸  

中國自古以來的酷刑有很多種,包括:剝皮,腰斬,車裂,俱五刑,凌遲,縊首,烹煮,宮刑,刖刑,插針,活埋,鴆毒,棍刑,鋸割,斷椎,灌鉛,刷洗,彈琵琶,抽腸,騎木驢。

(這個我就不放圖片了)

剝皮:

剝的時候由脊椎下刀,一刀把背部皮膚分成兩半,慢慢用刀分開皮膚跟肌肉,像蝙蝠展翅一樣的撕開來。這樣被剝的人要等到一天多才能斷氣。最難的是胖子,因為皮膚和肌肉之間還有一堆油,不好分開。
另外還有一種剝法,不知道可信度多少。方法是把人埋在土裡,只露出一顆腦袋,在頭頂用刀割個十字, 把頭皮拉開以後,向裡面灌水銀下去。由於水銀很重,會把肌肉跟皮膚拉扯開來,埋在土裡的人會痛得不停扭動,又無法掙脫,最後身體會從頭頂的那個口「光溜溜」的跳出來,只剩下一張皮留在土裡……
明朝東廠魏忠賢喜歡在受刑人的身上澆上瀝青,冷凝後,使用錘子敲打。瀝青和人皮一同脫落,洗掉瀝青便得到一張完整人皮。
皮剝下來之後製成兩面鼓,掛在衙門口,以昭炯戒。最早的剝皮是死後才剝,後來發展成活剝。

腰斬:

腰斬,顧名思義,就是行刑者用重斧從犯人的腰部將其砍作兩截。由於腰斬是把人從中間切開,而主要的器官都在上半身,因此犯人不會一下子就死,斬完以後還會神智清醒,得過好一段時間才會斷氣。

車裂:

即五馬分屍,很簡單,就是把受刑人的頭跟四肢套上繩子,由五匹快馬拉著向五個方向急奔,把人撕成五塊,因為作為頭是最先掉得,其次就是雙臂,等只剩雙腿連著軀幹的時候,拉力會拉斷其中一條腿,軀乾就會留在另一條腿上。不過根據了解的說法來看,不一定肢體就會從既定的部位斷掉,因為手腕和腳腕都比根部脆弱的多。記得商鞅就是受車裂之刑。

俱五刑:
把砍頭,刖,割手,挖眼,割耳朵,即「大卸八塊」,通常是把人殺死以後,才把人的頭、手腳剁下來,再把軀幹剁成三塊。漢高祖死後,呂后把他的寵妾戚夫人抓來,剁去手腳,割掉鼻子耳朵舌頭,眼睛挖出,丟在豬圈裡餵養,取名「人彘」.並請自己的兒子惠帝劉盈一起看,結果軟弱的劉盈受了驚嚇,從此一蹶不振。

凌遲
最早是把人殺死之後再剁成肉醬,稱為「醢」,受過此刑的記得有子路,還有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
後來發展更加精細,目的還是要讓犯人受最大的痛苦,因此不但是活的時候施刑,還要求受刑人必須身受多少刀以後才死。
據說發展到後來,每次凌遲要由兩個人執行,從腳開始割,一共要割一千刀,也就是要割下一千片肉片才准犯人斷氣。而據說犯人若未割滿一千刀就斷了氣,執行人也要受刑。發展成"死刑的藝術"
而受此刑最有名的人就是明朝作惡多端的太監劉謹,據說未割滿三天,刀數也只有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後就死去,由於未達到割滿三天,割三千六百刀,所以據傳連劊子手也受到了處罰,劉瑾第一天被割完後還喝了一點粥,第二天又繼續受刑。這是明清的正式刑之一。
明朝的方孝孺就是不尊崇朱棣的旨意,而被凌遲。 (最終還是被滅十族!本來只有九族,朱棣就把方孝孺的一些學生和朋友一起殺了。)

縊首
在國外,絞刑是普遍使用的刑罰。
中國人的絞刑是用弓弦縊殺……就是把弓套在受刑人脖子上,弓弦朝前,行刑人在後面開始旋轉那張弓, 弓越轉越緊,受刑人的氣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斷氣…… 。岳飛父子就是這樣死在風波亭,(因為他是功臣,不能斬首,要留全屍)而明末流亡的桂王也是這樣給吳三桂親手縊殺……。

烹煮
用一個大甕,四周堆滿燒紅的炭火,再把犯人放進去。再頑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這個滋味。
及請君入甕,典故是:武則天的兩名大臣周興和來俊臣,是當時有名的酷吏,成千上萬的人冤死在他們手下。有一次,周興被人密告夥同丘神績謀反。武則天便派來俊臣去審理這宗案件,並且定下期限審出結果。來俊臣和周興平時關係不錯,感到很棘手。他苦思冥想,生出一計。
一天,來俊臣故意請來周興,兩人飲酒聊天。來俊臣裝出滿臉愁容,對周興說:“唉!最近審問犯人老是沒有結果,請教老兄,不知可有什麼新絕招?”周興一向對刑具很有研究,便很得意地說: “我最近才發明一種新方法,不怕犯人不招。用一個大甕,四周堆滿燒紅的炭火,再把犯人放進去。再頑固不化的人,也受不了這個滋味。”
來俊臣聽了,便吩咐手下人抬來一個大甕,照著剛才周興所說的方法,用炭火把大甕燒得通紅。來俊臣突然站起來,把臉一沉,對周興說:“有人告你謀反,太后命我來審問你,如果你不老老實實供認的話,那我只好請你進這個大甕了!”
周興聽了驚恐失色,知道自己在劫難逃,只好俯首認罪。

宮刑
司馬遷就是受了宮刑,而後寫了不朽作品《史記》,也才會在《報任少卿書》裡寫出「身直為閨閣之臣」這樣的句子。中國人的閹割可講究了。首先要拿繩子把小弟弟綁起來(包括子孫袋)讓血液不流通,自然壞死,後拿利刃一刀子割掉。割掉了以後拿香灰一蓋,止血,還得拿根鵝毛插在尿道裡。等過了幾天把鵝毛拿掉,如果尿得出來,閹割就算成功了。要是尿不出來,那個人就算廢了,大概最後會死於無法排尿而膀胱爆裂吧。所以如果是要閹來當宦官的話,最好趁年紀還小就閹掉,年紀大了危險性高很多。此刑常被貴族沖抵死刑。
  相對的女性為“幽閉”。幽閉,是相對於男子宮刑的一種對女子的酷刑,原本只是指把女子監禁,徹底滅絕她的性慾,後來到明代卻演變成「剔去其筋」(切除卵巢或小穴),因為在明朝醫術並不如此進步,所以受到此刑的人大都會因失血過多而死。而清代人卻認為「幽閉」就是重擊女子的腹部、胸部,使她的羞秘骨下墜堵住陰道,變得只能小便不能性交,這和女子患子宮脫垂是一樣的,都是使陰道關閉,所以才叫幽閉(人工造成子宮脫垂。但這種說法似乎缺乏解剖學的依據)。也有說法是將女子的外生殖器縫合,同樣起到使其不能進行性行為的懲罰效果。

刖刑
關於刖刑,大家的說法不太一樣。
有人說是把膝蓋以下都砍掉,有人說是把腳砍掉,也有人說是把膝蓋骨削掉,據《周禮·司刑》注,週改臏作刖,從而可以認為是第三者。
總之,刖刑是一種類似截肢的酷刑。
戰國時代,孫臏受師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孫子臏腳。――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聽說他名字本來叫孫賓,受刑之後,才改為孫「臏」。
如果是把膝蓋骨削掉,大腿小腿之間失去了保護,這個人可能連站都站不起來,所以稗官野史上說,孫臏受刑之後,上陣打仗連騎馬都沒辦法,必須要坐車(馬車或人力車)。

插針
用針插手指甲縫。常用於女囚。

活埋
活埋是戰爭時常用的手段。因為省力,速度也快。
戰爭裡的活埋,都是叫戰俘自己挖坑,有時會先殺死俘虜再把他們推下去,但時間不夠的時候(或是要省子彈時),就直接把他們推進去以後蓋土。中國的酷刑中,活埋古已有之。不過沒聽過有什麼名人受過這種刑罰。比較狠一點的,會把人直挺挺的埋在土裡,只露出一個頭,然後開始凌虐..
活埋應該是日軍南京大屠殺的時候常用的招數。

鴆毒
鴆毒大概算是酷刑之中唯一比較人道的方式……
中國古代的毒藥中,最有名的應該是「鴆」這種毒藥,成語中的「飲鴆止渴」便是源自於此。常用於賜死情況。

棍刑
即木樁刑. 這裡要說的棍刑,不是用棍子打人。這裡說的棍刑,是拿根棍子直接從人的嘴或肛門裡插進去,整根沒入,穿破胃腸,讓人死得苦不堪言。
正史上沒有看過用這種刑罰的記載,不過金庸小說《俠客行》裡有提到,還給這種酷刑起了個美名叫「開口笑」。

鋸割

把人用鐵鋸活活鋸死,其慘狀似乎與凌遲、剝皮也在伯仲之間,難怪在地獄酷刑中,就專門有把人鋸開的酷刑。然而,鋸死活人不僅在傳說的地獄中存在,在人間也是確確實實存在著的。據《三國志.吳書.孫皓傳》記載,三國時,吳帝孫皓的愛妾指使近侍到集市上搶奪百姓的財物,主管集市貿易的中郎將陳聲,原是孫皓的寵臣,他捕獲搶劫者繩之以法。愛妾告訴孫皓,孫皓大怒,假藉其他事端逮捕陳聲,命裡武士而燒紅的大鋸鋸斷陳聲的頭,把他的屍體投到四望台下。

 

斷椎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仇恨之極時,往往會想到要打斷他的脊椎骨。打斷脊椎骨確實是一種很解氣的行為,因為人的脊梁骨若是斷了,他也就一命嗚呼了。在中國歷史上,斷椎也是一種很重要的酷刑。據《商君書.賞刑篇》載,春秋時姬重耳打算明文規定刑律,使國內百姓人人守法,就和大夫們一同商議。姬重耳的著名朝臣顛頡很晚才到,有人認為顛頡有罪,應該給以處罰。於是,姬重耳批准,將顛頡斷椎處死。晉國的士大夫們都非常害怕,他們說:顛頡跟隨姬重耳流亡列國十九年,功勞很大,現在偶爾有小過尚且受到如此嚴厲的刑罰,何況我們哪?從此人人畏刑守法。

灌鉛

在佛教關於閻羅的故事中,有閻羅黑白二相的說法,白相即為地獄之主,有百官所命,美女圍侍;黑相即每天有兩個時辰,要受銅汁灌腸之苦。與此相似,人間有灌錫或灌鉛的酷刑。錫的熔點是攝氏232℃,鉛的熔點是攝氏327.4℃,無論灌錫或灌鉛都能把人燙死。而且溶化的錫或鉛一入肚腹就會凝固成硬塊,這種重金屬的墜力也能致人死命。
漢代廠川王劉去的王后陽城昭信妒忌而暴虐。劉去寵愛另一位名叫榮愛的美姬,多次和她一塊飲酒,昭信妒性大發,就向劉去說:“榮愛看人時,神色有些不正常,大概是和誰有私情”。劉去信以為真,他見榮愛正在給他繡衣領上的花紋,就一怒之下奪過衣服投進火中燒掉了。榮愛見劉去生氣,非常害怕,投井尋死,劉去命令人把她撈出來,不幸沒有死。劉去杖責榮愛,她招認私情,榮愛受刑不過,胡亂說出和醫生有姦情。劉去越發惱怒,就把榮愛綁在柱子上,用燒紅的尖刀剜掉她的兩隻眼珠,再割下她的兩條大腿上的肉,最後用溶化的鉛灌入她的口中,這樣一直把榮愛摧殘至死。


梳洗
這裡說的梳洗並不是女子的梳妝打扮,而是一種極為殘酷的刑罰,它指的是先用開水澆人,再用鐵刷子把人身上的肉一下一下地抓梳下來,直至肉盡骨露,最終嚥氣。梳洗之刑的真正發明者是朱元璋,據沈文的《聖君初政記》記載,實施梳洗之刑時,劊子手把犯人剝光衣服,裸體放在鐵床上,用滾開的水往他的身上澆幾遍,然後用鐵刷子一下一下地刷去他身上的皮肉。就像民間殺豬用開水燙過之後去毛一般,直到把皮肉刷盡,露出白骨,而受刑的人等不到最後早就氣絕身亡了。梳洗之刑與凌遲有異曲同工之妙。據《舊唐書.桓彥範傳》記載,武三思曾派周利貞逮捕桓彥範,把他在竹槎上曳來曳去,肉被盡,露出白骨,然後又把他杖殺。

彈琵琶
彈琵琶十分的簡單,而且易行。這裡指的不是樂器琵琶,而是用利刃把人的琵琶骨(肋骨)一根一根剃下來,最早應該是在明朝使用。

抽腸

明初,朱元璋曾對死刑犯人施行抽腸。具體做法是把一條橫木桿的中間綁一根繩子,高掛在木架上,木桿的一端有鐵勾,另一端縋著石塊,像是一個巨大的秤。將一端的鐵勾放下來,塞入犯人的肛門,把大腸頭拉出來,掛在鐵勾上,然後將另一端的石塊向下拉,這樣,鐵勾的一端升起,犯人的腸子就被抽出來,高高懸掛成一條直線。犯人慘叫幾聲,不一會就氣絕身亡 
明末張獻忠抓到的明朝官吏使用的酷刑也有抽腸這一項。做法是, 滿清十大酷刑先用刀從人的肛門處挖出大腸頭,綁在馬腿上,讓一人騎著這匹馬猛抽一鞭向遠處跑去,馬啼牽動腸子,越抽越長,轉瞬間抽盡扯斷,被抽腸的人隨即一命嗚呼。

騎木驢
是古代專門懲治那些勾結姦夫謀害親夫的女人所用的酷刑。據《二十四史演義》說,明末的騎木驢是這樣的:先在一根木頭上豎起一根木柱,把受刑的女子吊起來,放在木柱頂端,使木柱戳入陰道內,然後放開,讓該女身體下墜,直至木柱「自口鼻穿出,常數日方氣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快樂小藥師 的頭像
    快樂小藥師

    快樂小藥師 Im pharmacist nichts glücklich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