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會去找你   

如果你身不由己的離開,不論你在哪裡,我都會找到妳(這是為續集做準備嗎?)小常識也到最後了,大家都知道步步驚心是在紫禁城拍的,不過你是否有注意到,紫禁城的建築之美呢?

除了山楶藻梲之外,今天要介紹一個東西,就是九龍。

(複習一下高中國文:山楶者,謂刻柱頭為斗拱,其形如山,故曰山節。藻梲者,大梁之上承託二梁之短柱,謂之梲,在梲上彫畫藻文,謂之藻。山節藻梲皆為天子之廟飾)

   

古代說龍生九子,參考這邊

龍生九子是指龍生九個兒子,九個兒子都不成龍,各有不同。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傳統文化中,以九來表示極多,有至高無上地位,九是個虛數,也是貴數,所以用來描述龍子。龍有九子這個說法由來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種動物一直沒有說法,直到明朝才出現了各種說法。

明朝李東陽所撰《懷麓堂集》,龍的九個兒子分別為:
老大囚牛
老二睚眥(拼音:yázì ,中古拼音:ngreh zeh)
老三嘲風
老四蒲牢
老五狻猊(拼音:suānní ,中古拼音:suan nge)
老六贔屭(拼音:bìxì ,中古拼音:biih hiih)
老七狴犴(拼音:bì'àn ,中古拼音:pe ngan
老八負屭
老九螭吻(「螭」,拼音:chī ,中古拼音:thrie)/鴟尾(「鴟」,拼音:chī ,中古拼音:chjii)

有的說法還把螭首、麒麟、朝天吼(犼)、貔貅(拼音:píxiū ,中古拼音:bjii hiu)也列入龍子之一。

 

只有在北京故宮太和殿屋簷上能看到的十神獸,在整個紫禁城建築群中,九神獸代表著皇帝的宮殿,七神獸則是皇后,以此遞減。唯一的十神獸是至高無上的代表,只存在於紫禁城正殿「太和殿」。上圖神獸左到右分別是:仙人騎獸、「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音-酸泥)、押魚、獬豸(音-謝字)、閗牛、和行什」、螭吻。

補充一點,上面那張圖的龍,其實是排水孔:

q96gjo3排水  


若曦其實太死腦筋了,說自己一無所有

一無所有   

但是,其實他還是有13爺和14爺還有巧慧的。雖然她最想要回到的是四爺的懷抱,而不是現在的雍正。

只是,對雍正來說,其實改變不多,雍正是一個喜好分明的人,從之前的趣味問答就可以看出一二。(跟我一起再看一次步步驚心吧-2

對他好的人,基本上雍正都是寬容照顧,但是如果你踩到了他的禁忌,跨越了他的底線,他也不會留情。只是若曦一直沒有想清楚這一點,有時候人總是會一直很在意自己失去的,往往卻忽略了自己始終擁有的。(這也像他之前所說的芙蓉糕,真是當局者迷呀!跟我一起再看一次步步驚心吧-6


13爺也顯得豁達,一切都不計較了

沒有怨責

若曦想要換個環境試試看,能不能不再這樣紛紛擾擾,所以就請13爺幫忙帶話給14爺,說她「願意」


沒想到這個願意,就是聖旨一張:

聖旨  

瞧這14弟奸笑的模樣....


其實若曦也不是真的要離開雍正,他只是想離開紫禁城

出宮   

不過光是這樣,雍正可能不會輕易放人,所以八爺在最後幫了若曦一把。

 八爺與若曦  

傷心絕望的雍正,正中下懷,放了若曦離開紫禁城:

什麼都不怕了  

愛情裡面是容不下一粒砂的,不管對男人還是女人都是一樣。


這邊插播一下,自始至終,有一位女性真的很令人欣賞,他溫婉嫻淑,識大體,知所進退,體貼善良。

他就是四福晉:

  

不論哪一個場合,她總是為他人設想,就連當了皇后,還是一心向著雍正,但是又不會像明慧一樣跋扈

  

  

  

說他母儀天下實至名歸呀。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雍正提到的廢除賤籍

廢除賤籍  

賤籍就是不屬士、農、工、商的「賤民」,通常為固定某些姓氏,世代相傳,不得改變。他們不能讀書科舉,也不能做官。這種賤民主要有浙江惰民、陝西樂籍、北京樂戶、福建兩廣的疍戶等。在紹興的「惰民」,相傳是宋、元罪人後代。他們男的從事捕蛙、賣湯等;女的做媒婆、賣珠等活計,兼帶賣淫。這些人「丑穢不堪,辱賤已極」,人皆賤之。在陝西,明燕王朱棣起兵推翻其侄建文帝政權後,將堅決擁護建文帝的官員的妻女,罰入教坊司,充當官妓,身陷火坑,陪酒賣淫,受盡凌辱。安徽的伴當、世仆,其地位比樂戶、惰民更為悲慘。如果村裡有兩姓,此姓全都是彼姓的伴當、世仆,有如奴隸,稍有不合,人人都可加以捶楚。廣東沿海、沿江一代,有疍戶,以船為家,捕魚為業,生活漂泊不定,不得上岸居住。江蘇蘇州府有丐戶,也為賤民。雍正對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樂戶、惰民、丐戶、世仆、伴當、疍戶等,命令除籍,開豁為民,編入正戶,廢除賤民階級,但針對福建的福州疍民的歧視禁令仍然一直存在到清末,直到中華民國時期才立法予以消除。 

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

又稱作攤丁入地,是大體完成於中國清朝雍正帝統治時的一項重大的稅制改革,將中國實行兩千多年的人頭稅(丁稅)廢除,而併入土地稅。

明代後期實行的一條鞭法是攤丁入畝的最初階段,規定免行差役,以現金代替,並與田賦一起徵收,使稅賦徵收更為簡便,同時也減少了無田地者的負擔。清康熙五十三年(1713年),頒布了著名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詔令,使得丁稅的數量成為定額,新增加的人口不必再負擔丁稅。
至雍正年間開始,則正式將丁稅廢除,將康熙末年已經固定的丁銀數目,分攤入田賦,使得沒有田產的人可以不納賦稅。但這個政策在各地區實行先後不一,最早如廣東在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即開始實行,大多數省分在雍正四年至七年之間實行,少數邊區省分如貴州、台灣、東北則到乾隆以後才實行,最晚的吉林在光緒八年(1883年)才完成了攤丁入地。

清朝這個政策的實行,一方面清朝皇帝希望藉減少賦稅而展現「仁政」,一方面是清初人口大量增加,戶口難以掌握,造成按人口稅收計算增加困難,因此採行此方式以減少徵收所需成本。攤丁入地的實施,使得無產者沒有納稅負擔,而地主的負擔增加,對於清朝人口的持續增加、減緩土地兼併、以及促進工商業的發展有一定的作用。


若曦臨走時,跪在佛堂前,說了: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但曾相見   

出自:倉央嘉措。

有印象他是誰嗎?我前面鋪梗鋪了這麼多,就是為了來解釋這首詩。(跟我一起再看一次步步驚心吧-8

他就是第六世達賴喇嘛,那個為了寫情詩特地還俗的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的原詩是藏文,翻譯成漢語只有四句,最爲流行的是兩種版本:一個是於道泉翻譯的現代詩形式;另一個是曾緘翻譯的古詩形式。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作者桐華引用於道泉翻譯的《十誡詩》,其後,《步步驚心》的讀者白衣悠藍,添加成了第三,第四,反響強烈,再之後,白衣繼續創作,把這首詩添加成了第十。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意思是:如果沒有相見怎會陷入愛河不能自拔,愛情是心靈上的交流,相知之後方知知己,當心靈覆叠與重合,於是後悔着相知,後悔着深愛,隻因失去所愛之後的痛苦無法承受。十指相扣,死生契闊,那些默默的陪伴賜予的愛情,足夠滋潤心靈,然而一旦分離,心口的溫暖無法補償帶來的失落,足夠讓人心碎垂淚。欠下的那些溫暖的陪伴,該如何計算和還給對方。那一段珍惜,那一段情意所留下的痕蹟是怎樣也無法抹除的,因爲愛到深處愛到酴醾,當分離之後只剩下了故人的回憶,如果沒有相愛那麼就不會有辜負和背叛,相對是一場淡漠和平常的相遇,而相會卻帶着四目相對時的喜悦和溫存。如果我們不相向而行是否就會相忘於江湖?如果不要在一起,不要彼此耽誤,是不是就對對方沒有虧欠?最好不要互相給予對方承諾,不然怎能讓人會不想再續前緣。萍水相逢卻惺惺相惜帶來的是依,可以驅散黑暗的戀人的擁抱才是偎,偎是一種相互依托,一種非你不可的情緒,一種無論天涯海角還是碧落黄泉都要在一起的堅定。然而如此的二人卻被生生拆散,唯有孤獨地告誡後人“最好不相依”。最好兩人不要再相遇重逢,這樣就不會想著要聚首白頭。

但是,我們的那場相見,卻讓彼此相知,正好比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這樣的相遇卻有如此痛苦的結果,那當初的相見還不如不見。

安得,就是何能的意思,該如何與妳徹底分離,才不會落到像輪迴一樣的相思不斷。 

我都寫到哽咽了...........對雍正來說,也是這樣的難過吧,若非真正深深愛過,是講不出這種話語的。

只能說這兩人情深緣淺

情深緣淺  


最後在廣渠門,與八爺道別

廣渠門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現今廣渠門附近還有沙窩這個地名,是北京外城七門之一,位於外城東垣正中偏北。外城七門是指:東便門、西便門、左安門、右安門、廣安門、廣渠門和永定門。

廣渠門城樓現在已經不復存在。1930年代日軍佔領時期將箭樓拆除,1953年為道路通暢拆除了城樓和瓮城。


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過去種種   

出自:明‧袁了凡了凡四訓立命之學

意思是:過去的已經過去了,追憶或追悔都不能改變什麼,現在的事,剎那發生而相續,不會因為你的把持而不繼續向前.。未來的事雖未發生,但它深受我們當下所作所為的影響。


最後,輪到13阿哥跟若曦道別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出自:元·無名氏《馬陵道》楔子:“哥哥,送君千里,終有一別,哥哥你回去。”

君:敬稱對方;終:終究。送多遠的路,終究要分別。


遵化到底離紫禁城有多遠呢?

遵化市  

千里當然是不可能,不過直線距離大概就100多公里了。

之前也有跟各位提過三阿哥一起去守靈:跟我一起再看一次步步驚心吧-3

 


明年芳草綠  

明年芳草綠,故人不同看。此句不合平仄,所以應該是作者自己改過,以文言文語法來說,不同看應該是倒裝句,同看不。意思就是明天春天芳草長出時,再回來看看老朋友。

有一首詩比較相近的,是王維的山中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若曦說: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海內存知己   

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輔:護衛。三秦:現在陝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

意思就是: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保重    


之後雍正每天的生活樂趣,除了瘋狂批寫奏章之外(最後說明),就是看從遵化來的數字週刊和水果日報

爽報   

既然知道她就是這樣的個性,為何不多讓著她呢?兩個人都是硬脾氣,要是各退讓一點點,一切就沒事了。

   


14爺閒來沒事,就寫信刺激一下雍正:

無賴   

仰首我欲問蒼君,禍淫福善恐未真。豫讓憂死徒吞炭,秦檜善終究何因。無賴劉邦主未央,英雄項羽垓下刎。自來豪杰空扼腕,嗟吁陵崗掩寸心。

出處:不知道。他的意思簡單的說是:我抬頭問青天,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好像並非如此,豫讓憂憤白白吞了炭最後報不了仇還是死,秦檜害了岳飛之後卻得到善終,劉邦像無賴一樣卻成了君主,英雄如項羽卻在垓下自刎,自古以來的豪傑通常都是沒有好結果,可憐最後變成一座墳。

豫讓的故事大家比較不熟,補充一下:《戰國策·趙策一》、《史記·刺客列傳》:戰國時,豫讓受知于智伯。後,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豫讓為報知遇之恩,矢志復仇。於是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

這首詩就是罵雍正,因為你是爛人,所以才可以成為贏家。


結果因為14爺的故意設局,讓雍正不想再看遵化的密報了。不過14爺自己心裡也是很悶

少俠結氣  

出處:北宋‧賀鑄.六州歌頭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肝膽洞,毛髮聳。立談中,生死同,一諾千金重。


若曦看著雍正給他的鼻咽壺,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鼻咽壺   

怎知,才一站起來就昏倒了

醫術不精  

這部戲中,其實我還沒有看過太醫哪一次把人醫好過.........


最後,若曦用盡所有力氣,寫下與君訣別書,期待雍正能來見他最後一面

皇上  

只可惜14爺貼心過了頭,讓這封信被擱置了。


若曦每天都在梳妝打扮好,坐在椅子上,靜靜的等著雍正前來

悅己者   


若曦找來巧慧交代後事,給9爺的信,給王喜的珠寶,給承歡的玉佩

給承歡  

這個玉佩有沒有似曾相似呢?就是當初蒙古蘇完瓜爾佳給若曦當做女兒的玉佩(第16集)

16集玉珮  


就連躺在花園中,也是念著王維的詩:草色堪綠染

草色   

王維輞川別業

不到東山向一年,歸來才及種春田。雨中草色綠堪染,

水上桃花紅欲然。優婁比丘經論學,傴僂丈人鄉裡賢。

披衣倒屣且相見,相歡語笑衡門前。

意思是:經過雨水的洗刷,小草的顏色更加鮮綠水嫩,像是可以直接用來染料作畫;水邊的桃花也正盛開著,紅豔豔的顏色,遠望過去,如同火焰正在燃燒。

愛其所愛就是這個道理吧,因為雍正很喜歡王維的詩,喜歡離騷裡所言之木蘭,所以若曦也都跟著記著,念著。


14爺問說會不會來世就將他們忘掉,若曦說:他會向孟婆多要幾碗湯,把你們都忘了。

孟婆 

孟婆,在中國民間信仰裡,是遺忘的管理者,也是地府的年長女神。據傳,孟婆生於古代。她在世時,不回憶過去,也不想未來,一心一意勸人行善。她姓孟,不詳其名,人稱「孟婆」。後來,孟婆入山修行,終於得道。因為當時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為遺忘之神,並為她造築醧忘台。
孟婆常駐在地獄的奈何橋邊。她的職責,是確保所有前往投胎的鬼魂,都不會記得自己的前世和地獄裡的一切。
孟婆在各池塘、溪流採集藥草,熬製成一種匯集酸、甜、苦、辣、鹹五味的迷湯,俗稱孟婆湯。服用者會立即完全地失去記憶。要過橋離開地獄,就必須喝一碗,確定洗去所有過去的記憶後,才可以抵達來生。
在《閻王經》中說,鬼魂在各殿受過刑罰後,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後轉押至第十殿,交付給轉輪王。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這裡來準備投生的鬼魂,都會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醧忘台下灌飲迷湯,讓鬼魂們忘卻前生。


最後,若曦的生命也跟手上那朵木蘭一樣隕落了

木蘭   


 終於,雍正看到了若曦的死訊,這時翻出當時的那封信,才發現,原來若曦愛她至深

白雲蒼狗  

白雲蒼狗,出自唐·杜甫《可歎詩》:“天上浮雲似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蒼:灰白色。浮雲象白衣裳,頃刻又變得象蒼狗。比喻事物變化不定。


相思相望不相親   

相思相望不相親,出自:清‧納蘭容若《畫堂春》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槳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翻譯:相遇在同一生同一輩的兩個人,怎麼卻要分隔兩地而相思魂斷。彼此相思,彼此相望,卻不能相親,問一句造物者,春天為誰而造?如果未嫁,那裴航于藍橋得妻便很容易,只是現在嫦娥已入月宮,與后羿相會無期了。如果可以如牛郎織女般結合,對著她,即使是貧困,也毫不在意。

薄情轉是多情累   

清‧納蘭容若虞美人(秋夕信步)

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濕琅玕影。閑階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濕琅玕影,閑階小立倍荒涼,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

意思是:滿地的愁恨誰能夠體會呢?露水濕了欄杆,獨立於階上的我更感到荒涼悽惻,四周什麼也無,只有月光;然而,這分明已不是舊時那片月色了。多情的人總為薄情所傷,想起當年那一曲又一曲的動人歌舞,也教人柔腸寸斷,信箋上的字也模糊掉了,一切的過往是否全都只是我憑空想像? 還記得那夜共處燈前我正暖手,為你寫上情話。

曲欄  

清‧納蘭容若 虞美人

曲闌深處重相見,日日盼君至。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淒涼別後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技花樣畫羅裙。)

意思是:

在曲折隱逸的迴廊深處,我彷彿再次與妳相逢。妳抹著落下的淚,身體依偎著我,嬌怯的顫動。分別後的淒涼,我們兩人應該相同,在明月當空的時候,最難以承受痛苦的淒清幽怨。
後半生已然與妳分離,日日只能孤單獨寢,床頭山枕總被夜晚留下的淚水浸濕。回憶起來,什麼事情最讓我心迷神惑呢?最深刻的,就是當年一起循著折枝的花樣,為羅裙畫上圖案的情景。


只是這一切的愛意和柔情,都隨著若曦的骨灰,隨風而去了。而若曦的靈魂,也回到了張曉的身體,這一切就好似夢一場,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張曉到網咖裡面,尋找著若曦的身影,卻沒有任何記錄。

雍正三年,宗人府彈劾14阿哥,雍正命他到壽皇殿守靈,也算是兄弟一場

幽禁

壽皇殿位於現在的景山公園,所以不在紫禁城中,戲中本處與歷史有所出入。

壽皇殿

雍正四年,雍正命八阿哥休妻,革去黃帶子,囚禁於宗人府,這邊也與歷史略有出入。同年九月初十,於拘禁中病故。

十阿哥:

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不過看來他倒是無所謂了),最後直到乾隆皇帝釋放了他,被封為輔國公,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活了59歲。以貝子禮安葬。

另外,郭絡羅氏其實只是十阿哥的妾,總共幫他生了五個小孩。

九阿哥:

雍正三年因罪削貝子爵。四年,被斥為「僭妄非禮」,胤禟與胤禩一同被開除宗室籍,並改名塞思黑,被胡什禮解往保定監禁,圍築高牆,由直隸總督李紱暫禁。時值酷暑,蠅蚋遍地,四年八月二十七日,以「腹疾卒於幽所」。享年四十三歲。

另外,塞思黑有學者認為該詞意思是「野豬刺傷人」,把允禟比作刺傷人的野豬,意指允禟「令人憎惡、不要臉」。

13阿哥:

雍正七年時病逝,雍正帝為了紀念他的功勞,下旨將其名「允祥」中的「允」字改回「胤」字,成為雍正朝唯一位最終得以在名字中保留「胤」字的皇帝兄弟。

最後雍正於雍正13年病逝,相傳是過勞死,,因為他是在批閱奏章時去世的。

雍正有多愛批奏章呢?

可以從留下來的文物一探究竟:

1253242926

紅色的字就是雍正的字跡,有沒有看到,他還拿了張便利貼在左下角繼續寫..............

小說裡面並沒有現世的部分,劇組補了最後一幕讓張曉和一位長得與雍正相似的人,在博物館中相見,留給觀眾無限遐想的空間。

相見  

這部戲就到這邊了,所以我也寫到這邊了,謝謝大家的收看。

如果你還想看點別的,有一位叫做玉香籠的作者,補了一個小說,叫做步步今生,說不定會讓你心中的缺憾少一點:點我

不過我覺得還好,就讓故事到這邊就好了。

arrow
arrow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