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的,你可以看到這個藥物有兩種顏色的版本
其實直接到藥證系統查詢,你會發現,該藥品的藥證並沒有過期,所以並非是同一個藥物更改藥證之後更改外觀顏色:
所以是發生什麼事情讓藥物"變色"了呢?
其實仔細看批號:
白色版:TL1271 2013/11
黃色版:TB2112 2014/01
所以應該只是廠商不同批使用不同顏色了。
你可能會覺得沒有什麼大不了,不過就是改個顏色而已,且讓我告訴你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在哪邊:
- 美個國家或是一要資料庫都會有一種東西,叫做藥物辨識,提供專業人員或是民眾可以查詢藥物的外觀,但是廠商這樣沒有預警或是通知就更改外觀色澤,很容易引起民眾的誤解,認為是更換不同藥品,而導致服藥順從性降低。
- 也難怪台灣的藥物辨識資料庫一直做不起來了:
給各位參考一下,我隨便在國外的醫療資料庫網站打上一個藥名,出現的藥物外觀辨識是這樣的:
- 對藥師來說,每次當藥品外觀不同時,民眾便會質疑藥師是否有調劑錯誤或是更換藥品的嫌疑
所以在美國,沒有藥證問題, 一切以NDC做依據, 顏色. 形狀或包裝一有改變, 廠商必須申請新的NDC, 所有的保險給付以NDC為依據。
而台灣:
法規寫的是:藥事法第7條所稱新藥,係指經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審查認定屬新成分、新療效複方或新使用途徑製劑之藥品。
但現實是:根據行政衛生署藥品查驗登記準則:同一張許可證藥品之有效成分、劑型、劑量及用途均相同,其不具任何藥理作用香料、色素、矯味劑之外觀或形狀變更, 不影響藥品品質及民眾用藥安全者,得以賦形劑變更方式增加組成。」也就是說藥品健保碼對了,但是同一許可證字號的藥品可以有2種以上不同的藥品外觀。
所以你的藥師 準備的藥不一定跟你手上現在拿的一樣,很有可能不是藥師的問題,而是廠商和政府的問題。
我真的不曉得民眾用藥的安全性在哪邊.....
順便給大家回憶一下以前的事件好了:
Mesna 與黏液溶解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