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新增八千二百名大腸直腸癌病患,其中半數發現時已是第三、四期。專家指出,很多病友初期發生便血、便秘,都被當成痔瘡或消化不良,加上多數大腸癌病例初期體重不會明顯下降,連醫師都沒有注意,導致病情拖延。

大腸直腸癌在台灣呈增加趨勢,男性病患比女性多,但大腸直腸癌是女性罹患癌症第二位。晚期大腸癌病友謝東憬說,包括他在內,很多病友就醫時都被當成輕微痔瘡,甚至很多人還動外痔手術。但確診是大場癌後半年左右,大便習慣就改變、甚至便血。台中榮總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也說,很多病患確診前,已在很多地方求醫,但未及找出病因。

初期不會暴瘦 有些病人還很胖

他說,大腸直腸癌其實分成右側大腸癌、左側大腸癌、直腸癌三類。每一類症狀不一樣,患者容易混淆。右側大腸癌症狀較像上腹痛,患者常覺得腹脹、腹痛,很多病人會去照胃鏡、看肝、膽、胰,繞了一大圈都找不到毛病,這時就該考慮大腸檢查。

左側大腸腫瘤以大便習慣改變最典型,因腸子被腫瘤阻塞,先是便秘,塞久後腸道會用力,勉強將便便擠出,於是又變成拉肚子。一般人以為,大便有血才是大腸癌,這是直腸癌較常有的症狀。

他提醒,很多人以為一定要體重明顯下降才是大腸癌,但臨床看到的病人不但不瘦、有的還很胖。一旦真的體重嚴重下降,大概已是病情很嚴重。

逾五十歲 每年做全大腸鏡檢查

他說,害怕侵襲性檢查的民眾,可做簡單大便潛血檢驗,一旦有潛血反應,就應該進一步檢查。醫師遇到有便血病患,不要都朝痔瘡方向想,最好做個簡單的直腸鏡,會比較安心。

王輝明也提醒,四十歲以上民眾應常規作糞便潛血檢查,五十歲以上每年都要做一次全大腸鏡檢查,積極篩檢絕對有利早期發現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