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圖片均來自DermNet NZ<DermNetNZ.org>,已經過書面授權使用,請勿私自轉載)

疤痕是一個讓人不喜歡的東西,偏偏只要有受傷就會出現,而且疤痕的特色就是不會消失。

這邊有傷口的進程表格:

 

sequence of molecular and cell events in skin wound healing 皮膚傷口癒合的分子和細胞事件順序

 

今天簡單的解說一下常見的肥厚性疤痕和蟹足腫的差別(因為還蠻多人誤用的)

蟹足腫:cancroïde, 由 cancer (癌)+ -oid(類似)所組成, 意思皮膚腫瘤像癌一樣會擴散。

但這個字和 cancer(癌症)太像了,容易混淆,因此後來改名為chéloïde, 由希臘文的chele (螃蟹的爪)+ -oid(類似)組成, 英文就變成keloid。

為什麼法文要叫它螃蟹的爪?原因在於這皮膚上的疤痕像螃蟹一樣會往外爬,愈長愈大。

 

 

肥厚性疤痕

hypertrophic scar

蟹足腫

keloid

外形

疤痕增厚、變紅、變硬

傷口會形成不斷增生的疤痕,甚至會長得比原本的傷口還大,並紅腫、隆起,形狀不規則,看起來像蟹足,會有痛、癢的症狀

發生

受傷後幾個禮拜開始發生,在3-6月內逐漸變大,之後穩定,再慢慢變小

關節處或是張力比較大的部位容易發生。

體質基因(不完全外顯的顯性遺傳 (autosomal dominant with incomplete penetration)

蟹足腫容易在上臂、上背、肩膀及前胸等皮膚緊張處形成,尤其在大傷口勉強縫合時尤易形成

目前有發現與纖維母細胞fibroblasts,MMP-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和TIMP (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的過度反應也有關聯。

另外也有CTGF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和ECGF(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FGF(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的相關基因研究顯示與蟹足腫有關係。

遺傳性的蟹足腫反應可能與leukocyte 的種類也有關聯,研究發現人類leukocyte antigen B14, 21, BW35, DR5, DQW3 容易有蟹足腫體質[1]

尤其是血清中有不成比例的immunoglobulin E濃度現象的人[2]

部分研究也發現血清補體serum complementimmunoglobulin G還有 immunoglobulin M 濃度也和蟹足腫的形成有關[3,4]

有鑒於此,蟹足腫也被視為自體免疫結締組織疾病(autoimmune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原因

傷口癒合的過程不好、偏離正常的癒合過程(傷口感染、傷口需要縫合或植皮但沒有縫合或植皮而讓其自行癒合)

多半由於傷口傷及真皮層,刺激皮膚膠原蛋白增生

 

外傷:皮膚或縫合傷口的張力(不一定要傷及真皮層)

遺傳:Rubinstein-Taybi及 Goeminne syndrome

比率

1.5% 到4.5%

消退

會自行慢慢消退

幾乎不會自行消退

預防

首先必須讓傷口不要感染

傷口需要縫合或植皮則不要拖延

不要常常磨擦剛癒合的傷口,可使用矽膠片、矽膠藥膏、或美容膠

避免過度動作拉扯剛癒合的傷口

治療

1.傷口貼美容膠:美容膠在各大醫療器材行及藥局都有賣。一般至少要貼6個月,而肥厚性疤痕要6至18個月才成熟。

2.矽膠片治療:可用於預防及治療,有沒有矽膠成份效果差不多。膠片需是軟且有彈性。

壓力治療--壓力衣,特別是用於燙傷等傷口較大形成的較大肥厚性疤痕。壓力至少15 mmHg 才有效,可促進疤痕成熟。

3.疤痕內注射類固醇:這在傷口癒合約兩個月後可使用。約每個月打一次,可讓肥厚性疤痕有效縮小。可能的副作用包括皮下脂肪萎縮、疤痕顏色太淡、痛、月經失調等等。

4.雷射治療:染料雷射有臨床及組織學上的改善效果。

5.手術治療:將肥厚性疤痕切除,然後縫合或植皮。這時傷口已非外傷性傷口,癒合情況會較好。這必須選擇整形外科專科醫師治療,整形外科醫師會使用最細的線來縫合,用最好的技術來做重建,一般來講傷口癒合會較好。

1. 注射類固醇Intralesional corticosteroid injection:

將類固醇以極細的針頭注入蟹足腫內,使疤痕變軟、變小。約半個月要施打一次,依照症狀嚴重程度,需治療3~10次。適用於使用過了壓力衣或矽膠貼都沒有顯著效果的患者,治療時間較短,而且非常有效,成功率達八成,不過患者須承受打針的痛楚,而過量的注射亦可能產生色素變化,加深皮膚的顏色,並使到微絲血管增生,容易在表皮看到些細小的血管,以及令皮膚下陷。

2.壓力護具Pressure dressing:利用物理原理,加壓抑制傷口成長,患者必須每天24小時都穿上壓力衣,但治療的時間一般在半年至兩年之間,經常穿著壓力衣,既不舒服,又不方便,在夏天更會令人汗流浹背,所以較少人可接受。

3. 貼矽膠片silicone scar reduction patch

將矽膠膏加上不透氣膠布,或把矽膠片剪成適當大小貼在蟹足腫上,每天貼8-12小時,部份人貼2-3個月後病狀可獲得改善。

4.使用矽膠膏Silicone gel:原理和矽膠片一樣,只是改為藥膏。

5.染料雷射Pulsed dye laser:

染料雷射特殊的波長可以對蟹足腫內的血管產生作用,使蟹足腫變小,對初期的蟹足腫有較好的效果,通常需要多次治療才有效果。目前也有使用脈衝光雷射進行治療。

6.冷凍治療Cryotherapy:

液態氮冷凍治療是把攝氏零下176度的液態氮,直接接觸蟹足腫,利用低溫殺死真皮中過度興奮的纖維母細胞,每個月治療一次。治療時會感到刺痛這樣的目的,主要是希望用低溫來殺死真皮中興奮過了頭的纖維母細胞,治療時會有刺痛的感覺,之後會產生水泡並結痂,使蟹足腫慢慢軟化變平。

7.擦A酸retinoic acid

約需持續擦8-12個月才有效果。

8.heparin或heparin衍生物:

Heparin是組成蛋白糖的一種葡萄糖胺醣 (glycosaminoglycan, GAG)。能放鬆皮膚組織結構,具消炎作用,及能幫助疤痕組織鎖緊水份,此外,當蟹足腫是某種生長因子產量不正常所引致時,有可能此生長因子是被蛋白醣所影響而不是本身基因表現量異常造成的,所以也可以併用生長因子來治療蟹足腫

8.肉毒桿菌素:可以引發蟹足腫纖維母細胞自發性的死亡,並抑制膠原蛋白再生,避免蟹足腫疤痕再度擴大。

9.MDS注射劑:MDS是一種澱粉,安全性高,治療效果也不錯,且不會有皮膚萎縮的現象,但是每周需治療一至二次。

10.注射verapamil:

verapamil 會阻斷fibroid tissue內分子的生成[1]疤痕內注射verapamil 2.5mg/ml,通常會合併corticosteroid 40mg/ml,每三周一次,直到疤痕扁平[2]

 

11.手術:

算是蟹足腫的根除治療,然而也是惡化因子。我們常見到蟹足腫切除後,換來更大的蟹足腫。所以通常都會併用一些防止復發的治療,像是放射治療,雷射或是免疫調節劑。

12.免疫調節劑:

aldara手術後防止復發。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alpha inhibitors (etanercept)

13.化療藥物:
5-FU,bleomycin、
doxorubicin

14.其他藥物:
干擾素、秋水仙素、Trental、penicillamine、電流刺激、抗組織胺

15.光動能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photodynamic therapy [PDT], UVA-1 therapy, narrowband UVB therapy

16.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 (rhIL-10):

直接抑制膠原蛋白的生成

 

最後補幾張蟹足腫的照片給你們參考:

 

 

 

 

 

 

 

 

 

另外這是肥厚性疤痕:

 

 

 

 

 

照片版權屬於© DermNetNZ.
Please do not copy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 see copyright policy. Fees may apply.

 

參考資料:

1.Cohen IK, McCoy BJ, Mohanakumar T, Diegelmann R F. Immunoglobulin, complement, and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 studies in keloid patients. Plast Reconstr Surg. 1979;63:689-695.

2.Placik OJ, Lewis VL Jr. Immunologic associations of keloids. Surg Gynecol Obstet. 1992;175:185-193.

3.Bloch EF, Hall MG Jr, Denson MJ, Slay-Solomon V. General immune reactivity in keloid patients. Plast Reconstr Surg. 1984;73:448-451.

4.Kazeem AA. The immunological aspects of keloid tumor formation. J Surg Oncol. 1988;38:16-18. 

5.Berman, Brian, et al. Medscape Reference: Keloid and Hypertrophic Scar. eMedicine from WebMD. [Online] May 14, 2010. [Cited: March 31, 2011.] http://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1057599-treatment. 

6.Verapamil vs Steroid to Prevent Keloid Recurrence U.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ttp://clinicaltrials.gov/show/NCT01720056

 

 

 

arrow
arrow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