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傷口時,都會選擇貼人工皮,不過,其實有些情況適不適合貼人工皮的。
再次提醒你,既然你點了繼續閱讀,剛好現在又是早餐時間,如果你不是跟我一樣對任何照片都免疫了,那建議你不要繼續看下去。
這邊有原理說明:
簡單認識人工皮
人工皮買來時是一大片的,然後依據你的傷口大小去做剪裁,建議是比傷口的周圍多1-3公分。
平常我們剪紗布或是繃帶都盡量是方形的,但是人工皮卻是要剪成圓形的,不然他很容易就從邊邊角角翹起來了。
另外大型傷口或是比較深的傷口,其實是不適合貼人工皮的。
人工皮要貼多久呢?
一般建議,就算是沒有組織液滲出,也不要貼超過七天,如果有組織液滲出,能換就換,不然當人工皮內層的膠體和組織液達到飽和時,其實就沒有繼續貼的必要了。
而且持續釋出的組織液如果沒有被吸收掉,就會造成傷口的浸潤(Maceration),反而會減緩傷口癒合。
由於人工皮貼上之後,身體的組織液還是會繼續分泌,傷口的滲出液也還是繼續的,所以如果傷口大深,滲出液太多,人工皮很快就達到飽和了。
對的,就是這句話:飽和!
看到了嗎?這就是人工皮裡充滿飽和膠體的樣子
把他反過來看,就可以看到傷口所流出的組織液和人工皮的混合體了
如果你放著讓他一直滿起來不管,就會從人工皮邊緣流出來,這時候要是剛好有細菌從人工皮縫隙中跑進去,很快的就會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了,就像下面這張一樣
另外特別注意,如果是上面的這個顏色還是好的,但如果今天裡面的黏液直轉變成其他顏色,例如黃綠色,表示傷口沒有清潔乾淨,這時候便不適合用人工皮。
補充一點,也可以根據傷口需要,選擇適合厚度的人工皮:不同厚度的人工皮
浸潤的現象就很像是在游泳池泡水太久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