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17105813592  

根據線上發表於9月1日美國心臟學院期刊的一篇文章,腹部脂肪比體脂肪更容易引起高血壓。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Alvin Chandra醫師等人,分析了「達拉斯心臟研究」這項研究的903名參與者的資料,這些研究對象皆完成第二階段研究且平均被追蹤7年。
  
  原始研究世代共有2,716名參與者(年齡18-65歲[中位數40歲],57%是婦女、60%非白人,身體質量指數[BMI]中位數27.5 kg/m2),在2000-2002年完成第一階段研究;研究者排除原本即有高血壓(≧140 mm Hg/≧90 mm Hg)、有服用降血壓藥物、血壓讀數偏高的研究對象。
  
  由受訓過的研究員為這些研究對象量取多次血壓值,進行核磁共振掃描,使用雙X光吸光測定法測量下半身體脂肪組成,進行靜脈血液樣本的生化分析。
  
  納入的903人中,230人(26%)在中位數7年後發生高血壓,這些人年紀偏長、糖尿病盛行率較高、大部份是黑人、研究開始時的血壓值比較高,BMI、內臟脂肪組織(VAT)和皮下脂肪組織(SAT)也都比較高(所有的P < .01)。
  
  有發生高血壓者,在研究開始時的BMI值高於那些沒有發生高血壓者(29.9 kg/m2 vs 26.9 kg/m2;P < .0001),不過,兩組的平均區間體重增加幾乎相同。
  
  研究者使用多變項風險回歸模式計算發現,BMI和發生高血壓顯著相關(P < .0001)。然後,當研究者把VAT和SAT納入變項時,發現VAT值較高是與發生高血壓獨立相關的唯一脂肪參數(相對風險[RR]為1.22;95%信心區間[CI]為1.07-1.39;P = .004),研究者發現,年齡、性別、種族之關聯性皆無差異。
  
  校正發炎標記之後,前述關聯依舊顯著。
  
  研究者寫道,這些研究結果證明,內臟脂肪在這關聯性上比體脂肪更重要。這些結果看來,VAT是BMI和心血管疾病關聯的重要關鍵,VAT和造成發生高血壓與胰島素阻抗有關。
  
  不過,研究者指出,還不清楚特定機轉,無法從這個觀察研究提出因果關係。
  
  研究者結論指出,這些資料得自多種族、隨機組成之世代,結果顯示肥胖和發生高血壓有關,特別是內臟脂肪,腹膜後脂肪的關聯最強。這和越來越多認為與VAT有關而非體脂肪之研究論點一致,各種的心血管風險因素最後促成不良的臨床事件。 
  
  紐約市Icahn醫學院的Lawrence R. Krakoff醫師在編輯評論中寫道, 腹膜後脂肪作為未來發生高血壓的預測因子可能很重要,需要以更大型的流行病學調查、採用簡單方便的特定測量方式測得這個特定脂肪,特別是資源有限時。「達拉斯心臟研究」這項研究提供了具有良好特徵的前瞻型資料庫,其後續分析或許可以有助於揭露這類方法。
  
  資料來源:http://www.24drs.com/professional/list/content.asp?x_idno=7113&x_classno=0&x_chkdelpoint=Y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WebMD 腹部脂肪 高血壓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快樂小藥師 的頭像
    快樂小藥師

    快樂小藥師 Im pharmacist nichts glücklich

    快樂小藥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